当前页面: 帕金森 Parkinsonism 论坛 » 帕金森 parkinsonism 预防与控制 » 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
[第1楼 PID2481] 2007-09-16 09:56 james_quanhao 写道:
睡眠不足
我的姥姥每天都9~10点睡觉,可到了早上3:00就醒了,醒后上完厕所就睡不着了.没天都如此,持续了1个月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送上100分,谢谢大家!
[第2楼 PID2481] 2012-08-20 19:27 Robot :
睡眠不足 相关
[第3楼 PID2484] 2007-09-16 10:04 xdxjjjj 写道:
在老年期,睡眠障碍多表现为有效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表浅、早睡早醒、入睡困难、醒觉次数增多等。这些特点与老年期的生理变化、健康状况及其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睡眠的发生与调控是脑所特有的功能之一,是个主动的调节过程,与其他脑机能一样,被视为一种能力。由于机体的正常老化和脑功能的日渐衰退,醒觉—睡眠节律的调节机能受到损害,从而缺少深睡眠和快波睡眠,浅睡眠状态相对增加。患者通常是夜间睡眠减少,睡眠过程不连续,多次出现短暂的醒觉,睡眠效率降低,白天疲乏、好打盹儿,严重者甚至表现为睡眠白昼颠倒。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普遍减退,易患多种疾病,某些病症常是干扰睡眠的主要原因,如睡眠呼吸障碍、搔痒症、咳嗽、喘息、疼痛、周期性腿动、尿频等。上述病症需服用多种药物,有些会产生的副作用而影响睡眠,其中包括中枢兴奋剂利他林、苯丙胺、茶碱,抗帕金森药,降压药等;长期服用某种药物骤然停用会出现反跳性失眠,如镇静催眠、抗精神药等。此外,老年人精神、心理因素也是睡眠障碍不可忽视的诱因。尤其是在患有急慢性疾病、丧偶、退休、生活无人照料等情况下,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睡眠。其他一些疾患,如睡眠时的周期性腿动、不宁腿综合征、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等,均是导致老年人睡眠障碍最常见的病因。
老年人也是睡眠障碍的易损群体。尤其是那些有某种急、慢性器质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偶发性失眠可能对身体无大伤害,但长期慢性或严重的睡眠障碍对这些老年人的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首先,睡眠障碍会加重已有的器质性疾病,使其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例如,由于睡眠障碍产生烦躁不安、心身疲惫、焦躁、焦虑、抑郁等症,进一步影响心脑血管及其他脏器功能的稳定,易导致心律紊乱、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发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也是导致老年人失眠的常见病症之一,而且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也较高。已发现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睡眠心律紊乱、睡眠猝死等均有直接的联系。此外,睡眠呼吸暂停伴随低血氧症,可进一步加重对老年脑功能和器他器官功能的损害。
由于上述种种危害,老年人的睡眠障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减轻老年人失眠的痛苦、使每个人都享有良好的睡眠,除针对各种失眠病因的治疗外,如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合理使用催眠药等,还应在全社会开展睡眠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对睡眠障碍危害性的认识和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对降低睡眠障碍相关性身心健康的损害等,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事实上,那些患有多种器质性疾病且伴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如平时能保持良好的生活和睡眠卫生习惯,经过合理的睡眠治疗,对于稳定及控制原有病症方面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适当的日间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此外,老年人应了解一些睡眠医学保健常识,拥有良好睡眠环境,这对保证良好的睡眠也十分重要,如起居要规律;睡眠环境要舒适、安静、光线暗,卧室温度要适宜,不宜过冷或过热;睡前避免兴奋性活动或饮用含有兴奋性的饮料;睡眠—性觉紊乱的患者,要有意识的建立规律性睡眠—醒觉模式,平时无特殊情况不要卧床,只有在有睡意时才上床,不要在床上阅读、工作,无论睡多久,早上准时起床,白天不打瞌睡等。此外,平时应适当户外活动、参加老年集体性活动、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等,对提高睡眠质量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面和报刊广告上经常看到某些保健品、产品能够改善睡眠的宣传。迄今为止,我国睡眠专业机构从未对这些制品进行过科学验证,希望广大失眠患者应保持警觉,勿要上当受骗,当有睡眠障碍问题时应到有资质的睡眠专项门诊就医。
老年人也是睡眠障碍的易损群体。尤其是那些有某种急、慢性器质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偶发性失眠可能对身体无大伤害,但长期慢性或严重的睡眠障碍对这些老年人的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首先,睡眠障碍会加重已有的器质性疾病,使其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例如,由于睡眠障碍产生烦躁不安、心身疲惫、焦躁、焦虑、抑郁等症,进一步影响心脑血管及其他脏器功能的稳定,易导致心律紊乱、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发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也是导致老年人失眠的常见病症之一,而且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也较高。已发现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睡眠心律紊乱、睡眠猝死等均有直接的联系。此外,睡眠呼吸暂停伴随低血氧症,可进一步加重对老年脑功能和器他器官功能的损害。
由于上述种种危害,老年人的睡眠障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减轻老年人失眠的痛苦、使每个人都享有良好的睡眠,除针对各种失眠病因的治疗外,如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合理使用催眠药等,还应在全社会开展睡眠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对睡眠障碍危害性的认识和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对降低睡眠障碍相关性身心健康的损害等,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事实上,那些患有多种器质性疾病且伴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如平时能保持良好的生活和睡眠卫生习惯,经过合理的睡眠治疗,对于稳定及控制原有病症方面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适当的日间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此外,老年人应了解一些睡眠医学保健常识,拥有良好睡眠环境,这对保证良好的睡眠也十分重要,如起居要规律;睡眠环境要舒适、安静、光线暗,卧室温度要适宜,不宜过冷或过热;睡前避免兴奋性活动或饮用含有兴奋性的饮料;睡眠—性觉紊乱的患者,要有意识的建立规律性睡眠—醒觉模式,平时无特殊情况不要卧床,只有在有睡意时才上床,不要在床上阅读、工作,无论睡多久,早上准时起床,白天不打瞌睡等。此外,平时应适当户外活动、参加老年集体性活动、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等,对提高睡眠质量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面和报刊广告上经常看到某些保健品、产品能够改善睡眠的宣传。迄今为止,我国睡眠专业机构从未对这些制品进行过科学验证,希望广大失眠患者应保持警觉,勿要上当受骗,当有睡眠障碍问题时应到有资质的睡眠专项门诊就医。
[第4楼 PID2483] 2007-09-16 10:08 静 写道:
白天要多运动,不要吃太刺激的食物,睡前不要喝太多水,不能多睡.保持身心愉快.
[第5楼 PID2485] 2007-09-16 10:20 阿哲 写道:
恩!同意!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
[第6楼 PID2486] 2007-09-16 10:49 tz6362191 写道:
推荐一文,供你参考:
老年睡眠障碍的治疗问题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病因学
睡眠障碍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在老年人,睡眠障碍通常是继发性,多与躯体疾病、精神疾病、社会心理或药物等因素有关。
一.躯体和精神疾病
许多躯体性疾病可干扰睡眠,老年人患躯体疾病的比例更高。
关节炎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及冠心病等可影响入睡和睡眠。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和脑血管病干扰患者的睡眠。在老年人精神因素也是睡眠障碍十分常见的原因。痴呆导致昼夜睡眠方式倒置,即白天睡眠,而夜间清醒。常出现夜间精神混乱和游走症状。AD患者的临床突出表现是,睡眠增加和觉醒次数增多,同时伴慢波睡眠和REM睡眠减少。尽管抑郁患者多表现为早醒,但仍有入睡、睡眠间期和睡眠末期的紊乱问题。其PSG的特点是,第一个REM潜伏期缩短及Ⅳ期睡眠减少。焦虑症患者一般表现为入睡困难。社会心理因素同样影响睡眠,由于经济和工作变化,常导致入睡和睡眠维持障碍。丧偶和失去亲友导致的孤独感可诱发失眠。其他如探望亲人、旅行和住院等使居住环境发生改变,也可导致失眠。
二. 药物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
多数老年人每天服用5至9种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失眠。安定类药物可抑制老年人的深睡眠状态;甲状腺激素、茶碱、西米替丁、苯妥英钠、左旋多巴及甲基多巴等可延迟入睡时间,也可使深睡眠减少;服用β受体激动剂及奎尼丁可出现梦魔。睡前或晚上服用利尿剂导致夜尿增多而影响睡眠。一些非处方药,如鼻用缩血管制剂可干扰老年正常睡眠方式。吸烟和咖啡等兴奋剂影响睡眠;有的老年人用饮酒方式解决睡眠问题等,睡前饮酒导致REM睡眠紊乱,增加夜间觉醒次数。
94%的精神障碍患者有睡眠紊乱问题,而且常使用镇静催眠药来控制。这些病人的睡眠障碍表现形式各异。他们通常没有适当的睡眠作息时间,睡眠周期节律紊乱。
此外,社会心理、精神、躯体疾病及药物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睡眠紊乱问题也常存在,此方面内容已在第一章作了论述。
对老年睡眠障碍的评估
全面的了解躯体疾病和精神病史对评估老年睡眠障碍非常必要。包括与病人及其配偶了解有关病史,了解服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及饮酒史。根据病人的症状对其睡眠障碍疾患进行具体分类。
一过性失眠,是由于境遇性和社会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失眠,如丧偶、环境变化等。短时性失眠,持续数周,常与急性躯体疾病或精神因素有关。长期失眠,持续数月或更长,多与慢性疾病及原发性睡眠障碍有关。
多数情况下,睡眠障碍是可以纠正的。原发性睡眠紊乱者多见于老年人,占老年睡眠紊乱患者的30%,对疑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夜间肌阵挛以及长期难治性失眠患者应进一步做试验室检查,包括观察整夜睡眠状态、脑电和肌电监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眼动等监测。
老年睡眠障碍的治疗问题
治疗的目的在于不干扰正常睡眠和提高日间工作和生活质量。治疗之前首先明确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躯体性、精神性、社会心理性还是药物性因素。根据具体情况对症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前给予非药物治疗对改善睡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可同时配合药物治疗。该内容包括,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睡前避免不良嗜好,如饮酒、喝咖啡等兴奋剂。对于非特异性或病因不明的失眠,可采用此方法作为辅助治疗。避免白天小睡,上床和起床时间要有规律,适当限制睡眠,使睡眠生物节律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模式,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环境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是,卧室要安静、光线暗,温度适宜,床上铺设要舒适。床只是用来睡眠,不要过早上床或在床上阅读书报、看电视等与睡眠无关的行为活动。如果睡不着,就不要总是躺在床上,可下床做些轻松的活动,直至有睡意时再上床。
此外,避免晚间过饱,晚上应减少饮水量;睡前应做些使精神放松的活动,既减轻焦躁心态又可减少抗焦虑和催眠用药。
二.药物治疗
对于较严重的睡眠障碍患者,当非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选择药物治疗。老年人是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较大群体。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2%人的睡眠药消耗量占总睡眠药的40%。14%的老年人每天服用睡眠药。
在老年人,催眠药可增加睡眠呼吸暂停的危险及其他不良作用。所有催眠药物几乎对自然睡眠均有影响。巴比妥类及抗抑郁药物明显抑制REM睡眠,安定类药物可抑制Ⅲ、Ⅳ期睡眠。长期服用催眠药产生药物耐受、增加用量等问题。尽管如此,安定类药物仍然是所有镇静药物中最常用的一种。此类药的毒性相对小,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少。理想的睡眠药物应该是,对睡眠结构无明显影响,但这类药物很少。
三.老年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由于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变化使药物治疗变的复杂。尽管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可能不会影响对药物吸收,但药物之间有加强或协同作用。像舒宁(去甲羟基安定,oxazepam)和羟基安定(temazepam)较其他安定类药物脂溶性低一些,因此,在上床前1小时服用,此间还考虑睡前同时配合非药物方法。
随着增龄身体总含水量逐渐减少,而总脂肪量在增多,这些变化势必影响着药物的体内分布。脂溶性药如安定和氟基安定(flurazepam)在老年人的脂内分布增多。老年人的药物代谢能力降低,尤其对于安定和氟安定的一期代谢如氧化、降解、羟基化过程下降。总体来讲,老年人的二期代谢如葡萄糖醛基化、乙酰化对于甲羟基安定、羟基安定及氯羟基安定(lorazepam)基本不受影响。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肝血流减少及脂分布容积增加,对于老年人应减少这些药物的用量。
尚不清楚的是,在组织内药物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老年患者的药物反应机制却不同于成年人。举例来说,在老年病人观察到,对各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的反应较成年人敏感,对于镇静催眠药也是如此。
总之,十分肯定的是,老年人对许多药物包括安定类药物的反应敏感性较高,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尽管老年人是服用催眠药物的主要群体,但睡眠药的有效剂量和毒性剂量是根据青年人的研究结果来确定的。假如老年患者合并有精神、社会心理等问题又同时服用其他多种药物,这一用药剂量显然是不适用的。这导致对老年人在治疗失眠药物的选择上变的更为复杂。
四.老年人睡眠药物的选择
以往常采取睡前饮酒方法治疗失眠,睡前饮酒的确能缩短睡眠潜伏期,但也同样缩短了REM睡眠时间。苯海拉明可使患者较快入睡,但不能延长睡眠时间,并且可产生精神混乱及其他抗胆碱能副作用,用后数天至数周内即可产生耐药性。
安定类药物是各年龄段患者使用最为普遍的睡眠药,在老年人安定类药物较巴比妥类药更为安全。此类药无肝脏酶诱导作用,过量服用时致死可能性较低,突然停药很少发生抽蓄。安定类药物均有相似的特点,是作为抗焦虑或镇静催眠剂使用的。可根据其半衰期进行分类,其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决定着各自的作用时间。
安定药物的中间代谢产物,如去甲羟基安定、羟基安定及氯羟基安定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被广泛应用。这些药物在老年人的半衰期是8-15小时。他们的代谢途径在老年人相对固定。此外,这些药物很少或没有活性代谢产物,亦无药物蓄积作用,白天的镇静作用少见。由于这些特性,可选择用于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治疗。然而,长期用药后1至2周可产生早醒,突然停药后出现反跳现象。因此,可作为短期用药。
阿普唑仑(alprazolam)是另一种具有活性的中间代谢产物,有助于诱导入睡,较好的抗焦虑作用,但短时间内会产生较严重的药物依赖及撤药反应。舒乐安定(estazolam)作为一种新的活性中间代谢产物制剂,由于其中间代谢产物也有活性和脂溶性较高等特点,在老年人中不宜常规使用。
三唑仑(triazolam,又名海洛神)是最短效的安定类药物,半衰期只有2-5小时,由于半衰期短和体内无蓄积作用,上市后受到广泛使用,但即便是最短效制剂亦有副作用。尤其对伴有认知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一次用药即可产生精神混乱、烦躁、精神运动障碍以及顺行性和逆行性遗忘等症状。半衰短的药物对老年人早醒没有作用,尽管有人对此尚有争议。由于三唑仑增加了在老年人用药的副作用,所以,此药不是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理想选择。
长效安定类药物问世于70年代,其催眠效果优于巴比妥类,1977年之前,半数以上的镇静催眠处方药均是氟基安定。这类制剂可诱导入睡并能维持睡眠,持续使用数周不产生耐药,但老年人使用氟基安定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如精神混乱、共济失调、白天嗜睡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等,氟基安定的半衰期可长达100小时,其代谢产物具有药理活性,由于属脂溶性物质,可蓄积并储存于脂肪组织内,可产生延迟效应。
其他长效安定类药物,如安定、利眠宁(chlordiazepoxide)可产生与氟基安定同样的副作用。对老年人的用药原则是,只要短效药物有效,就避免使用长效安定类药物。
在某些情况下,其它制剂对治疗老年人的睡眠障碍也有效果。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起效快、无蓄积作用,但对胃有刺激作用,属肝酶诱导剂,可加速华法令和苯妥英钠的代谢。目前,有的医生习惯使用水合氯醛和抗组织按药,抗组织胺药可影响认知功能、白天困倦和抗胆碱能等副作用。目前仍有人使用L-色氨酸,该制剂的镇静作用不明显或只有短时镇静作用。
巴比妥类药如乙氯戊烯炔醇、导眠能(glutethimide)、安眠酮等,易产生耐药、成隐及致死,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产生许多临床问题,因此在老年人不宜作为镇静药使用。
抑郁心境或抑郁状态是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抗抑郁药常用于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的患者,其镇静效果用来治疗失眠。
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是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老年人用此类药时应注意其抗胆碱能副作用。此种情况也常用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和去甲丙咪嗪(desipramine)。建议在老年患者使用多虑平和曲唑酮类药物,这些药也有各自的副作用。曲唑酮类药无抗胆碱和抗组织按作用,因此,在老年人当安定类药物无效时,可以此催眠治疗。一般来讲,抗焦虑药用于较严重的老年焦虑患者。
抗精神病药物有较强的镇静作用,有时用于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的诱导入睡,一般认为,安定类药物进一步损害这类患者的记忆功能,并产生精神混乱。用药后可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和锥体外系症状。此外,此类药的镇静作用持续2至3周,并伴随白天打盹
老年睡眠障碍的治疗问题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病因学
睡眠障碍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在老年人,睡眠障碍通常是继发性,多与躯体疾病、精神疾病、社会心理或药物等因素有关。
一.躯体和精神疾病
许多躯体性疾病可干扰睡眠,老年人患躯体疾病的比例更高。
关节炎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及冠心病等可影响入睡和睡眠。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和脑血管病干扰患者的睡眠。在老年人精神因素也是睡眠障碍十分常见的原因。痴呆导致昼夜睡眠方式倒置,即白天睡眠,而夜间清醒。常出现夜间精神混乱和游走症状。AD患者的临床突出表现是,睡眠增加和觉醒次数增多,同时伴慢波睡眠和REM睡眠减少。尽管抑郁患者多表现为早醒,但仍有入睡、睡眠间期和睡眠末期的紊乱问题。其PSG的特点是,第一个REM潜伏期缩短及Ⅳ期睡眠减少。焦虑症患者一般表现为入睡困难。社会心理因素同样影响睡眠,由于经济和工作变化,常导致入睡和睡眠维持障碍。丧偶和失去亲友导致的孤独感可诱发失眠。其他如探望亲人、旅行和住院等使居住环境发生改变,也可导致失眠。
二. 药物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
多数老年人每天服用5至9种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失眠。安定类药物可抑制老年人的深睡眠状态;甲状腺激素、茶碱、西米替丁、苯妥英钠、左旋多巴及甲基多巴等可延迟入睡时间,也可使深睡眠减少;服用β受体激动剂及奎尼丁可出现梦魔。睡前或晚上服用利尿剂导致夜尿增多而影响睡眠。一些非处方药,如鼻用缩血管制剂可干扰老年正常睡眠方式。吸烟和咖啡等兴奋剂影响睡眠;有的老年人用饮酒方式解决睡眠问题等,睡前饮酒导致REM睡眠紊乱,增加夜间觉醒次数。
94%的精神障碍患者有睡眠紊乱问题,而且常使用镇静催眠药来控制。这些病人的睡眠障碍表现形式各异。他们通常没有适当的睡眠作息时间,睡眠周期节律紊乱。
此外,社会心理、精神、躯体疾病及药物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睡眠紊乱问题也常存在,此方面内容已在第一章作了论述。
对老年睡眠障碍的评估
全面的了解躯体疾病和精神病史对评估老年睡眠障碍非常必要。包括与病人及其配偶了解有关病史,了解服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及饮酒史。根据病人的症状对其睡眠障碍疾患进行具体分类。
一过性失眠,是由于境遇性和社会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失眠,如丧偶、环境变化等。短时性失眠,持续数周,常与急性躯体疾病或精神因素有关。长期失眠,持续数月或更长,多与慢性疾病及原发性睡眠障碍有关。
多数情况下,睡眠障碍是可以纠正的。原发性睡眠紊乱者多见于老年人,占老年睡眠紊乱患者的30%,对疑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夜间肌阵挛以及长期难治性失眠患者应进一步做试验室检查,包括观察整夜睡眠状态、脑电和肌电监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眼动等监测。
老年睡眠障碍的治疗问题
治疗的目的在于不干扰正常睡眠和提高日间工作和生活质量。治疗之前首先明确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躯体性、精神性、社会心理性还是药物性因素。根据具体情况对症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前给予非药物治疗对改善睡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可同时配合药物治疗。该内容包括,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睡前避免不良嗜好,如饮酒、喝咖啡等兴奋剂。对于非特异性或病因不明的失眠,可采用此方法作为辅助治疗。避免白天小睡,上床和起床时间要有规律,适当限制睡眠,使睡眠生物节律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模式,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环境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是,卧室要安静、光线暗,温度适宜,床上铺设要舒适。床只是用来睡眠,不要过早上床或在床上阅读书报、看电视等与睡眠无关的行为活动。如果睡不着,就不要总是躺在床上,可下床做些轻松的活动,直至有睡意时再上床。
此外,避免晚间过饱,晚上应减少饮水量;睡前应做些使精神放松的活动,既减轻焦躁心态又可减少抗焦虑和催眠用药。
二.药物治疗
对于较严重的睡眠障碍患者,当非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选择药物治疗。老年人是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较大群体。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2%人的睡眠药消耗量占总睡眠药的40%。14%的老年人每天服用睡眠药。
在老年人,催眠药可增加睡眠呼吸暂停的危险及其他不良作用。所有催眠药物几乎对自然睡眠均有影响。巴比妥类及抗抑郁药物明显抑制REM睡眠,安定类药物可抑制Ⅲ、Ⅳ期睡眠。长期服用催眠药产生药物耐受、增加用量等问题。尽管如此,安定类药物仍然是所有镇静药物中最常用的一种。此类药的毒性相对小,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少。理想的睡眠药物应该是,对睡眠结构无明显影响,但这类药物很少。
三.老年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由于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变化使药物治疗变的复杂。尽管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可能不会影响对药物吸收,但药物之间有加强或协同作用。像舒宁(去甲羟基安定,oxazepam)和羟基安定(temazepam)较其他安定类药物脂溶性低一些,因此,在上床前1小时服用,此间还考虑睡前同时配合非药物方法。
随着增龄身体总含水量逐渐减少,而总脂肪量在增多,这些变化势必影响着药物的体内分布。脂溶性药如安定和氟基安定(flurazepam)在老年人的脂内分布增多。老年人的药物代谢能力降低,尤其对于安定和氟安定的一期代谢如氧化、降解、羟基化过程下降。总体来讲,老年人的二期代谢如葡萄糖醛基化、乙酰化对于甲羟基安定、羟基安定及氯羟基安定(lorazepam)基本不受影响。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肝血流减少及脂分布容积增加,对于老年人应减少这些药物的用量。
尚不清楚的是,在组织内药物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老年患者的药物反应机制却不同于成年人。举例来说,在老年病人观察到,对各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的反应较成年人敏感,对于镇静催眠药也是如此。
总之,十分肯定的是,老年人对许多药物包括安定类药物的反应敏感性较高,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尽管老年人是服用催眠药物的主要群体,但睡眠药的有效剂量和毒性剂量是根据青年人的研究结果来确定的。假如老年患者合并有精神、社会心理等问题又同时服用其他多种药物,这一用药剂量显然是不适用的。这导致对老年人在治疗失眠药物的选择上变的更为复杂。
四.老年人睡眠药物的选择
以往常采取睡前饮酒方法治疗失眠,睡前饮酒的确能缩短睡眠潜伏期,但也同样缩短了REM睡眠时间。苯海拉明可使患者较快入睡,但不能延长睡眠时间,并且可产生精神混乱及其他抗胆碱能副作用,用后数天至数周内即可产生耐药性。
安定类药物是各年龄段患者使用最为普遍的睡眠药,在老年人安定类药物较巴比妥类药更为安全。此类药无肝脏酶诱导作用,过量服用时致死可能性较低,突然停药很少发生抽蓄。安定类药物均有相似的特点,是作为抗焦虑或镇静催眠剂使用的。可根据其半衰期进行分类,其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决定着各自的作用时间。
安定药物的中间代谢产物,如去甲羟基安定、羟基安定及氯羟基安定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被广泛应用。这些药物在老年人的半衰期是8-15小时。他们的代谢途径在老年人相对固定。此外,这些药物很少或没有活性代谢产物,亦无药物蓄积作用,白天的镇静作用少见。由于这些特性,可选择用于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治疗。然而,长期用药后1至2周可产生早醒,突然停药后出现反跳现象。因此,可作为短期用药。
阿普唑仑(alprazolam)是另一种具有活性的中间代谢产物,有助于诱导入睡,较好的抗焦虑作用,但短时间内会产生较严重的药物依赖及撤药反应。舒乐安定(estazolam)作为一种新的活性中间代谢产物制剂,由于其中间代谢产物也有活性和脂溶性较高等特点,在老年人中不宜常规使用。
三唑仑(triazolam,又名海洛神)是最短效的安定类药物,半衰期只有2-5小时,由于半衰期短和体内无蓄积作用,上市后受到广泛使用,但即便是最短效制剂亦有副作用。尤其对伴有认知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一次用药即可产生精神混乱、烦躁、精神运动障碍以及顺行性和逆行性遗忘等症状。半衰短的药物对老年人早醒没有作用,尽管有人对此尚有争议。由于三唑仑增加了在老年人用药的副作用,所以,此药不是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理想选择。
长效安定类药物问世于70年代,其催眠效果优于巴比妥类,1977年之前,半数以上的镇静催眠处方药均是氟基安定。这类制剂可诱导入睡并能维持睡眠,持续使用数周不产生耐药,但老年人使用氟基安定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如精神混乱、共济失调、白天嗜睡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等,氟基安定的半衰期可长达100小时,其代谢产物具有药理活性,由于属脂溶性物质,可蓄积并储存于脂肪组织内,可产生延迟效应。
其他长效安定类药物,如安定、利眠宁(chlordiazepoxide)可产生与氟基安定同样的副作用。对老年人的用药原则是,只要短效药物有效,就避免使用长效安定类药物。
在某些情况下,其它制剂对治疗老年人的睡眠障碍也有效果。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起效快、无蓄积作用,但对胃有刺激作用,属肝酶诱导剂,可加速华法令和苯妥英钠的代谢。目前,有的医生习惯使用水合氯醛和抗组织按药,抗组织胺药可影响认知功能、白天困倦和抗胆碱能等副作用。目前仍有人使用L-色氨酸,该制剂的镇静作用不明显或只有短时镇静作用。
巴比妥类药如乙氯戊烯炔醇、导眠能(glutethimide)、安眠酮等,易产生耐药、成隐及致死,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产生许多临床问题,因此在老年人不宜作为镇静药使用。
抑郁心境或抑郁状态是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抗抑郁药常用于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的患者,其镇静效果用来治疗失眠。
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是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老年人用此类药时应注意其抗胆碱能副作用。此种情况也常用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和去甲丙咪嗪(desipramine)。建议在老年患者使用多虑平和曲唑酮类药物,这些药也有各自的副作用。曲唑酮类药无抗胆碱和抗组织按作用,因此,在老年人当安定类药物无效时,可以此催眠治疗。一般来讲,抗焦虑药用于较严重的老年焦虑患者。
抗精神病药物有较强的镇静作用,有时用于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的诱导入睡,一般认为,安定类药物进一步损害这类患者的记忆功能,并产生精神混乱。用药后可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和锥体外系症状。此外,此类药的镇静作用持续2至3周,并伴随白天打盹
[第7楼 PID2487] 2007-09-16 14:32 美女 写道:
老年人都这样的。觉少!
多做身体锻炼!有帮助!
多做身体锻炼!有帮助!
[第8楼 PID2488] 2007-09-16 15:18 自由战士 写道:
俗话说30年前不够睡,30年后睡不着。这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年轻时贪睡,年老时睡眠,这是自然的生理规律,深究起来学问还很多。
让老人通过运动来改善睡眠我认为不很切合实际。因为老人的运动功能本身就很差,万一有个运动闪失更加糟糕。当然不反对适当活动。
另外,人的睡眠有补偿性。在老人身上表现也特别明显。晚上睡眠时间少,白天就容易困顿,有时随时就睡着了,或打起盹来,这在老年人中常见。生理规律作用使然。
要看老人是否发生了突然性的睡眠改变,是否还有其他症状的印证。生活规律是否发生了变化。还要看老人的精神状态如何。要通过正规性渠道看看医生,尽量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
补充
可以调整一下睡眠规律。主要是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这样夜晚的睡眠会好些。
该回答在9月18日 14:09由回答者修改过
让老人通过运动来改善睡眠我认为不很切合实际。因为老人的运动功能本身就很差,万一有个运动闪失更加糟糕。当然不反对适当活动。
另外,人的睡眠有补偿性。在老人身上表现也特别明显。晚上睡眠时间少,白天就容易困顿,有时随时就睡着了,或打起盹来,这在老年人中常见。生理规律作用使然。
要看老人是否发生了突然性的睡眠改变,是否还有其他症状的印证。生活规律是否发生了变化。还要看老人的精神状态如何。要通过正规性渠道看看医生,尽量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
补充
可以调整一下睡眠规律。主要是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这样夜晚的睡眠会好些。
该回答在9月18日 14:09由回答者修改过
[第9楼 PID2489] 2007-09-16 18:03 六月飞薛 写道:
老年人觉少,这个时间也不算短了。我每天才睡5个小时左右,才30多岁。30年前睡不醒,30年后睡不着,这是自然规律。
[第10楼 PID2490] 2007-09-16 20:58 大海 写道:
一.老年人常见的失眠原因有哪些?
人到老年,失眠的发生率较高,而且失眠成了困扰老年人生活的难题。老年人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入睡时间延长、睡眠不安定、易醒、觉醒次数增加,使睡眠呈现阶段化,深睡时间减少。引起老年人失眠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因素:年龄越大,睡得越少,这是众所周知神经细胞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睡眠是脑部的一种活动现象,由于老年人神经细胞的减少,自然就能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而失眠则是最常见的症状。
(2)脑部器质性疾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加重,或伴有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痴呆、震颤麻痹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都可使脑部血流量减少,引起脑代谢失调而产生失眠症状。
(3)全身性疾病:进入老年,全身性疾病发生率增高。老年人多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退行性脊椎病、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等。这些病,可因为疾病本身或伴有症状而影响睡眠,加重了老年人的失眠。
(4)精神疾病:有关资料统计,老年人中,有抑郁状态及抑郁倾向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人。抑郁症多有失眠、大便不通畅、心慌等症状,其睡眠障碍主要表现早醒及深睡眠减少。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后半夜睡眠障碍越来越严重,主诉多为早醒和醒后难再入睡。
(5)心理社会因素:各种的心理社会因素,均可引起老年人的思考、不安、怀念、忧伤、烦恼、焦虑、痛苦等,都可使老年人产生失眠症。主要特点为入睡困难,脑子里想的事情总摆脱不掉,以至上床许久、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或者刚刚睡着,又被周围的声响或恶梦惊醒,醒后再难以入睡。
(6)环境因素:这也是引起老年人入睡困难及睡眠不安的原因。比如,屋居临街、邻居喧哗、周围环境嘈杂等,亦可使老年人难于入睡。环境杂乱不宁,还易将睡眠浅的老年人吵醒而不能再入睡。
(7)药物因素:睡前服用了引起神经兴奋的药物,如治疗结核病的异烟肼,治疗喘息的麻黄素、氨茶碱等,易产生兴奋而难以入睡。另外左旋多巴、苯妥英钠等都能引起老年人失眠,左旋多巴能引起失眠,而且还可引起恶梦,扰乱睡眠。夜间服用利尿剂会增加夜尿次数,造成再度入睡困难。
(8)有的老年人对睡眠有恐惧感,担心一眠不醒,一旦遇到失眠,心情又十分紧张。情绪一紧张,反过来又影响睡眠;有时即使睡着了,也是恶梦不断,形成恶性循环。相反,有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睡眠时间太少,加上晚间无所事事,觉得无聊,所以一到天黑就早早上床睡觉,到了夜里3~4点钟,就已经睡了7~8小时;醒来以后,想东想西,使自己难以再度入睡。
(9)白天睡眠过多:老年人白天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所以白天小睡过多,也是影响夜间老年人睡眠的原因之一。老年人一般瞌睡多,在环境安静,无所事事的情况下,白天小睡容易增多。适当控制白天睡眠,则能明显改善夜间的睡眠质量。
(10)夜尿增多:夜尿次数增多是老年人的普遍现象,除了利尿剂会增加夜尿次数外,老年人逼尿肌功能紊乱以及前列腺肥大,膀胱内残余尿多,也会导致夜尿次数增多,从而扰乱睡眠。
二.怎么克服老年人睡眠少
老年人通常有:失眠,多梦,易醒,睡眠时间减少,睡眠不深不熟等状态。如何克服,以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呢?
1、注意睡姿以“卧如弓”为佳,尤以右侧卧尤好,可有利于肌肉组织松弛,消除疲劳,帮助胃中食物朝十二指肠方向推动,还能避免心脏受压。右侧卧过久,可调换为仰卧。舒展上下肢,将躯干伸直,勿将手压在胸部,不宜抱头枕肘,双下肢避免交叉或弯曲,全身肌肉尽量放松,保持气血通畅,呼吸自然平和。
2、选择卧具: 老年人易生骨关节疾患,应避免睡棕绳床,以木板床为宜。上垫床褥,宜柔软、平坦、厚薄适中,过厚易引起虚热内生,过薄则易受寒气外袭,都令人夜寐不安。被子、床单、枕头均须整治,使人感到舒适。枕头宜有适度弹性,如木棉枕、稻草枕、蒲绒枕、散泡沫枕等。近来,市场投放有用中药充填的枕头,病人可辨证施“枕”:头痛目赤、肝火上炎者,选用菊花药枕;心神不定、夜寐不宁者,选用灯芯药枕;血压升高、面色潮红者,可用夏枯草药枕;颈椎肥大者,用颈椎病药枕;夏季睡绿豆药枕,冬季睡肉桂药沈。
3、避免睡前兴奋: 睡前兴奋,会招致失眠和多梦。因此睡前不要做强度的活动,不宜看紧张的电视节目和电影,不看深奥的书籍,勿牵挂家事,勿饮浓茶或咖啡。务求“精神内守”。
4、睡前勿进食 :睡前进食,特别是油腻之品,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横膈肌向上抬,胸部受压,腹部胀满,易引起多梦、说梦话、发梦魇,应极力避免。
5、睡前放松活动 :老年人多心虚神气不宁,或气郁化火,如能睡前经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慢慢散步半小时,练练太极拳,作作气功,自我按摩一下腰背肌肉,听听轻快的乐曲……让心境宁静,对睡眠甚有裨益。
6、睡前热水泡脚促使血管扩张,引导气血下行,使睡意朦胧,入寐时间缩短,睡得更熟、更香。
7、睡前少饮水先小便 :老年人肾气亏虚,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疾患,则应睡前少饮水,解小便后再上床。避免膀胱充盈,增加排便次数。
8、调整卧室环境 :老年人入睡较困难。应有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睡前关灯或灯光柔和暗淡,避免四周噪声,室内温度不宜过冷过热,温度不宜过高过低。睡前开窗通气,让室内空气清新,氧气充足,但应防感冒。
9、调节睡眠时间 :睡眠时间一般以醒来全身舒服、精力恢复、身心轻松为好。可视自己的体质、生活习惯自行调节。60—70岁一般睡7—8小时,70—80岁6—7小时,80岁以上6小时便可(包括午间体息1小时左右)。
三.老年人失眠的治疗
原因治疗
首先应该是原因治疗,要搞清失眠的真正原因,对因治疗可使失眠明显好转。如病人有轻度抑郁,通常抗抑郁药比催眠药效果还要好。但有些老年患者失眠原因不一定能搞清,可能是老年入睡眠多相性造成的,对此应该进行相应处理。
一般治疗
与青壮年不同,老年入睡眠有自己的特点,如入睡潜伏期长、早醒等。寝室避光、安静可以明显改善其睡眠。老年人白天往往要睡1~2次,这无疑会使夜间睡眠质量降低,白天睡了,晚上自然就睡不好,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要劝导病人尽量不要白天睡觉。患者往往以为只有晚上韵睡眠才是真正有效的睡眠。所以一旦晚上睡不安稳就变得心理负担过重,要求医治,其实只要尽量白天不睡,晚上自然就能睡好。
人老了夜尿频,多次起夜必然要影响睡眠,要指导这些老人下午及晚饭尽量少喝汤,少饮茶。茶和咖啡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睡前不宜饮用。油腻食品不易消化,进食能引起腹部不适也会干扰睡眠。
单调刺激可以催眠,请老年失眠患者不妨试一试。
噪声或同室人的鼾声常常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脱脂棉(药棉)做成一对耳塞,睡时使用。
催眠营养冲剂,目前市场上的“月亮神”晚茶,就属此类。此冲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催眠有关营养成分,睡前一杯可以明显改善睡眠。但服用此冲剂应该注意,晚饭时最好只吃半饱,因为冲剂本身约有50克左右。用开水冲服时,要稍稠一些,以免摄入水分过多,夜尿增多而影响睡眠效果。
药物治疗
对于不明原因的失眠或严重失眠,单纯对因治疗和一般治疗无效时,要借助催眠药物的帮助。
但老年人还有其身体上的特点。如肝、肾功能比较低下,一些在肝脏解毒或肾脏排泄的药物应慎用,因为服用同样剂量消除缓慢,而浓度过高会使药效提高,同时不良反应也增大。老人胃肠功能较差或患有溃疡病时,一些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应该慎用。肥胖性失眠患者,多患有睡眠中呼吸暂停症状,催眠药剂量过大会抑制呼吸中枢而加重呼吸暂停,易出事故,有些老年人有嗜酒习惯,酒醉后服用安定类药物常会出现意外。
催眠药仅在失眠很严重时短期使用,切记不可长期服用。连续应用一则易造成蓄积中毒,二则久用成瘾,突然停药会出现“反跳”现象,特别是REM睡眠明显增加,整夜恶梦不止,使交感神经系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对于心血管病人是很危险的。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等,REM睡眠阶段增加会使病情加重。
四.老年人失眠如何选择安眠药 ?
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精力消耗较少,一般睡眠时间较少,每天睡5-6个小时就足够了。有此老年人夜间睡眠时间短,但却能利用白天打嗑睡来弥补睡眠不足,这种情况不能算作失眠。此外,偶然一两次睡不着觉也不能算是失眠。真正失眠则是一种病态,患者经常在床上躺上几个小时仍无法入睡,而影响第二天的正常生活,白天常有头昏、头胀、精神萎磨不振。
失睡时,最好不要急于用药催眠,应首先找出来失眠的原因,并设法消除这些原因。其中最常见原因:
1.躯体因素,这是因各种疾病的不良刺激引起的失眠,须针对病因给予治疗;
2.环境因素,如睡眠环境及睡眠习惯的改变;
3.心理因素,情绪变化,精神过度紧张等;
4.睡眠节奏和时间的改变。
为了避免失眠,晚饭后不要饮浓茶或吸烟,睡前不宜过度饮水,晚餐不宜过饱,睡前要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每天固定入睡时间,睡前一个小时适当运动,然后用温水泡脚有利于睡眠。如果发现已过了半个小时仍未入睡,干脆坐起来,按摩一下双耳,脚底。
老年人失眠,不可采用鲁米那(苯巴妥钠)及阿米妥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能造成头昏脑胀、步态不稳、容易跌跤,还可产生类似动脉硬化性痴呆及智力障碍,尤其是肺性脑病的患者禁用。如果要用速可眠,一定要先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半夜里起夜时一定要小心跌跤。相对来说,安定类药物要安全的多,可选用安定、硝基安定、舒乐安定,品种现在也很多,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一段时间后更换一种,以减缓耐药性的产生。除此以外,一些中成药也有一定效果,可酌情选用。
另外,对睡眠不深,彻夜多梦和易醒者应选用长时间作用的催眠药,如安定、眠而通、水合氯醛等,对睡眠尚好但入睡困难的患者,则可选用发挥作用快的催眠药,如速可眠、安眠酮等。
五.老年人失眠食疗方:
饮食是最安全的方法,妥善运用有安神、镇静功效的中药调理,即可自然又健康的吃出睡意。以下推介七道汤饮,不妨试试:
1、酸枣仁汤:酸枣仁三钱捣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时服用。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较恒定的镇静作用。对于血虚所引起的心烦不眠或心悸不安有良效。
2、静心汤:龙眼肉、川丹参各三钱,以两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钟服用。可达镇静的效果,尤其对心血虚衰的失眠者,功效较佳。
3、安神汤:将生百合五钱蒸熟,加入一个蛋黄,以200c.c.水搅匀,加入少许冰糖,煮沸后再以50c.c.的水搅匀,于睡前一小时饮用。百合有清心、安神、镇静的作用,经常饮用,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4、三味安眠汤:酸枣仁三钱,麦冬、远志各一钱,以水500c.c.煎成50c.c.,于睡前服用。以上三种药材均有宁心安神镇静的作用,混合有催眠的效果。
5、桂圆莲子汤:取桂圆、莲子各二两煮成汤,具有养心、宁神、健脾、补肾的功效,最适合于中老年人、长期失眠者服用。
6、养心粥:取党参35公克,去子红枣10枚、麦冬、茯神各10公克,以2000c.c.的水煎成500c.c.,去渣后,与洗净的米和水共煮,米熟后加入红糖服用。可达养气血安神的功效,对于心悸(心跳加快)、健忘、失眠、多梦者有明显改善作用。
7、百合绿豆乳:取百合、绿豆各25公克,冰糖少量,煮熟烂后,服用时加些牛奶,对于夏天睡不着的人,有清心除烦镇静之效,牛奶含色氨酸能于脑部转成血清素促进睡眠。
人到老年,失眠的发生率较高,而且失眠成了困扰老年人生活的难题。老年人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入睡时间延长、睡眠不安定、易醒、觉醒次数增加,使睡眠呈现阶段化,深睡时间减少。引起老年人失眠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因素:年龄越大,睡得越少,这是众所周知神经细胞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睡眠是脑部的一种活动现象,由于老年人神经细胞的减少,自然就能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而失眠则是最常见的症状。
(2)脑部器质性疾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加重,或伴有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痴呆、震颤麻痹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都可使脑部血流量减少,引起脑代谢失调而产生失眠症状。
(3)全身性疾病:进入老年,全身性疾病发生率增高。老年人多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退行性脊椎病、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等。这些病,可因为疾病本身或伴有症状而影响睡眠,加重了老年人的失眠。
(4)精神疾病:有关资料统计,老年人中,有抑郁状态及抑郁倾向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人。抑郁症多有失眠、大便不通畅、心慌等症状,其睡眠障碍主要表现早醒及深睡眠减少。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后半夜睡眠障碍越来越严重,主诉多为早醒和醒后难再入睡。
(5)心理社会因素:各种的心理社会因素,均可引起老年人的思考、不安、怀念、忧伤、烦恼、焦虑、痛苦等,都可使老年人产生失眠症。主要特点为入睡困难,脑子里想的事情总摆脱不掉,以至上床许久、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或者刚刚睡着,又被周围的声响或恶梦惊醒,醒后再难以入睡。
(6)环境因素:这也是引起老年人入睡困难及睡眠不安的原因。比如,屋居临街、邻居喧哗、周围环境嘈杂等,亦可使老年人难于入睡。环境杂乱不宁,还易将睡眠浅的老年人吵醒而不能再入睡。
(7)药物因素:睡前服用了引起神经兴奋的药物,如治疗结核病的异烟肼,治疗喘息的麻黄素、氨茶碱等,易产生兴奋而难以入睡。另外左旋多巴、苯妥英钠等都能引起老年人失眠,左旋多巴能引起失眠,而且还可引起恶梦,扰乱睡眠。夜间服用利尿剂会增加夜尿次数,造成再度入睡困难。
(8)有的老年人对睡眠有恐惧感,担心一眠不醒,一旦遇到失眠,心情又十分紧张。情绪一紧张,反过来又影响睡眠;有时即使睡着了,也是恶梦不断,形成恶性循环。相反,有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睡眠时间太少,加上晚间无所事事,觉得无聊,所以一到天黑就早早上床睡觉,到了夜里3~4点钟,就已经睡了7~8小时;醒来以后,想东想西,使自己难以再度入睡。
(9)白天睡眠过多:老年人白天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所以白天小睡过多,也是影响夜间老年人睡眠的原因之一。老年人一般瞌睡多,在环境安静,无所事事的情况下,白天小睡容易增多。适当控制白天睡眠,则能明显改善夜间的睡眠质量。
(10)夜尿增多:夜尿次数增多是老年人的普遍现象,除了利尿剂会增加夜尿次数外,老年人逼尿肌功能紊乱以及前列腺肥大,膀胱内残余尿多,也会导致夜尿次数增多,从而扰乱睡眠。
二.怎么克服老年人睡眠少
老年人通常有:失眠,多梦,易醒,睡眠时间减少,睡眠不深不熟等状态。如何克服,以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呢?
1、注意睡姿以“卧如弓”为佳,尤以右侧卧尤好,可有利于肌肉组织松弛,消除疲劳,帮助胃中食物朝十二指肠方向推动,还能避免心脏受压。右侧卧过久,可调换为仰卧。舒展上下肢,将躯干伸直,勿将手压在胸部,不宜抱头枕肘,双下肢避免交叉或弯曲,全身肌肉尽量放松,保持气血通畅,呼吸自然平和。
2、选择卧具: 老年人易生骨关节疾患,应避免睡棕绳床,以木板床为宜。上垫床褥,宜柔软、平坦、厚薄适中,过厚易引起虚热内生,过薄则易受寒气外袭,都令人夜寐不安。被子、床单、枕头均须整治,使人感到舒适。枕头宜有适度弹性,如木棉枕、稻草枕、蒲绒枕、散泡沫枕等。近来,市场投放有用中药充填的枕头,病人可辨证施“枕”:头痛目赤、肝火上炎者,选用菊花药枕;心神不定、夜寐不宁者,选用灯芯药枕;血压升高、面色潮红者,可用夏枯草药枕;颈椎肥大者,用颈椎病药枕;夏季睡绿豆药枕,冬季睡肉桂药沈。
3、避免睡前兴奋: 睡前兴奋,会招致失眠和多梦。因此睡前不要做强度的活动,不宜看紧张的电视节目和电影,不看深奥的书籍,勿牵挂家事,勿饮浓茶或咖啡。务求“精神内守”。
4、睡前勿进食 :睡前进食,特别是油腻之品,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横膈肌向上抬,胸部受压,腹部胀满,易引起多梦、说梦话、发梦魇,应极力避免。
5、睡前放松活动 :老年人多心虚神气不宁,或气郁化火,如能睡前经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慢慢散步半小时,练练太极拳,作作气功,自我按摩一下腰背肌肉,听听轻快的乐曲……让心境宁静,对睡眠甚有裨益。
6、睡前热水泡脚促使血管扩张,引导气血下行,使睡意朦胧,入寐时间缩短,睡得更熟、更香。
7、睡前少饮水先小便 :老年人肾气亏虚,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疾患,则应睡前少饮水,解小便后再上床。避免膀胱充盈,增加排便次数。
8、调整卧室环境 :老年人入睡较困难。应有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睡前关灯或灯光柔和暗淡,避免四周噪声,室内温度不宜过冷过热,温度不宜过高过低。睡前开窗通气,让室内空气清新,氧气充足,但应防感冒。
9、调节睡眠时间 :睡眠时间一般以醒来全身舒服、精力恢复、身心轻松为好。可视自己的体质、生活习惯自行调节。60—70岁一般睡7—8小时,70—80岁6—7小时,80岁以上6小时便可(包括午间体息1小时左右)。
三.老年人失眠的治疗
原因治疗
首先应该是原因治疗,要搞清失眠的真正原因,对因治疗可使失眠明显好转。如病人有轻度抑郁,通常抗抑郁药比催眠药效果还要好。但有些老年患者失眠原因不一定能搞清,可能是老年入睡眠多相性造成的,对此应该进行相应处理。
一般治疗
与青壮年不同,老年入睡眠有自己的特点,如入睡潜伏期长、早醒等。寝室避光、安静可以明显改善其睡眠。老年人白天往往要睡1~2次,这无疑会使夜间睡眠质量降低,白天睡了,晚上自然就睡不好,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要劝导病人尽量不要白天睡觉。患者往往以为只有晚上韵睡眠才是真正有效的睡眠。所以一旦晚上睡不安稳就变得心理负担过重,要求医治,其实只要尽量白天不睡,晚上自然就能睡好。
人老了夜尿频,多次起夜必然要影响睡眠,要指导这些老人下午及晚饭尽量少喝汤,少饮茶。茶和咖啡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睡前不宜饮用。油腻食品不易消化,进食能引起腹部不适也会干扰睡眠。
单调刺激可以催眠,请老年失眠患者不妨试一试。
噪声或同室人的鼾声常常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脱脂棉(药棉)做成一对耳塞,睡时使用。
催眠营养冲剂,目前市场上的“月亮神”晚茶,就属此类。此冲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催眠有关营养成分,睡前一杯可以明显改善睡眠。但服用此冲剂应该注意,晚饭时最好只吃半饱,因为冲剂本身约有50克左右。用开水冲服时,要稍稠一些,以免摄入水分过多,夜尿增多而影响睡眠效果。
药物治疗
对于不明原因的失眠或严重失眠,单纯对因治疗和一般治疗无效时,要借助催眠药物的帮助。
但老年人还有其身体上的特点。如肝、肾功能比较低下,一些在肝脏解毒或肾脏排泄的药物应慎用,因为服用同样剂量消除缓慢,而浓度过高会使药效提高,同时不良反应也增大。老人胃肠功能较差或患有溃疡病时,一些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应该慎用。肥胖性失眠患者,多患有睡眠中呼吸暂停症状,催眠药剂量过大会抑制呼吸中枢而加重呼吸暂停,易出事故,有些老年人有嗜酒习惯,酒醉后服用安定类药物常会出现意外。
催眠药仅在失眠很严重时短期使用,切记不可长期服用。连续应用一则易造成蓄积中毒,二则久用成瘾,突然停药会出现“反跳”现象,特别是REM睡眠明显增加,整夜恶梦不止,使交感神经系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对于心血管病人是很危险的。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等,REM睡眠阶段增加会使病情加重。
四.老年人失眠如何选择安眠药 ?
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精力消耗较少,一般睡眠时间较少,每天睡5-6个小时就足够了。有此老年人夜间睡眠时间短,但却能利用白天打嗑睡来弥补睡眠不足,这种情况不能算作失眠。此外,偶然一两次睡不着觉也不能算是失眠。真正失眠则是一种病态,患者经常在床上躺上几个小时仍无法入睡,而影响第二天的正常生活,白天常有头昏、头胀、精神萎磨不振。
失睡时,最好不要急于用药催眠,应首先找出来失眠的原因,并设法消除这些原因。其中最常见原因:
1.躯体因素,这是因各种疾病的不良刺激引起的失眠,须针对病因给予治疗;
2.环境因素,如睡眠环境及睡眠习惯的改变;
3.心理因素,情绪变化,精神过度紧张等;
4.睡眠节奏和时间的改变。
为了避免失眠,晚饭后不要饮浓茶或吸烟,睡前不宜过度饮水,晚餐不宜过饱,睡前要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每天固定入睡时间,睡前一个小时适当运动,然后用温水泡脚有利于睡眠。如果发现已过了半个小时仍未入睡,干脆坐起来,按摩一下双耳,脚底。
老年人失眠,不可采用鲁米那(苯巴妥钠)及阿米妥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能造成头昏脑胀、步态不稳、容易跌跤,还可产生类似动脉硬化性痴呆及智力障碍,尤其是肺性脑病的患者禁用。如果要用速可眠,一定要先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半夜里起夜时一定要小心跌跤。相对来说,安定类药物要安全的多,可选用安定、硝基安定、舒乐安定,品种现在也很多,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一段时间后更换一种,以减缓耐药性的产生。除此以外,一些中成药也有一定效果,可酌情选用。
另外,对睡眠不深,彻夜多梦和易醒者应选用长时间作用的催眠药,如安定、眠而通、水合氯醛等,对睡眠尚好但入睡困难的患者,则可选用发挥作用快的催眠药,如速可眠、安眠酮等。
五.老年人失眠食疗方:
饮食是最安全的方法,妥善运用有安神、镇静功效的中药调理,即可自然又健康的吃出睡意。以下推介七道汤饮,不妨试试:
1、酸枣仁汤:酸枣仁三钱捣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时服用。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较恒定的镇静作用。对于血虚所引起的心烦不眠或心悸不安有良效。
2、静心汤:龙眼肉、川丹参各三钱,以两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钟服用。可达镇静的效果,尤其对心血虚衰的失眠者,功效较佳。
3、安神汤:将生百合五钱蒸熟,加入一个蛋黄,以200c.c.水搅匀,加入少许冰糖,煮沸后再以50c.c.的水搅匀,于睡前一小时饮用。百合有清心、安神、镇静的作用,经常饮用,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4、三味安眠汤:酸枣仁三钱,麦冬、远志各一钱,以水500c.c.煎成50c.c.,于睡前服用。以上三种药材均有宁心安神镇静的作用,混合有催眠的效果。
5、桂圆莲子汤:取桂圆、莲子各二两煮成汤,具有养心、宁神、健脾、补肾的功效,最适合于中老年人、长期失眠者服用。
6、养心粥:取党参35公克,去子红枣10枚、麦冬、茯神各10公克,以2000c.c.的水煎成500c.c.,去渣后,与洗净的米和水共煮,米熟后加入红糖服用。可达养气血安神的功效,对于心悸(心跳加快)、健忘、失眠、多梦者有明显改善作用。
7、百合绿豆乳:取百合、绿豆各25公克,冰糖少量,煮熟烂后,服用时加些牛奶,对于夏天睡不着的人,有清心除烦镇静之效,牛奶含色氨酸能于脑部转成血清素促进睡眠。
[第11楼 PID2491] 2007-09-16 21:32 罗马假日 写道:
老年人入睡较困难,我想应有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避免四周噪声等常识问题,下面我根据我的经验讲几个关键点:
1避免睡前兴奋
2睡前勿进食
3睡前热水泡脚
4尽量不要白天睡觉。
5如果眼睛还好,看点书或报纸很管用的
[第12楼 PID2492] 2007-09-17 16:37 新星攀月 写道:
白天不要睡,多运动晚上洗个热水澡,睡前做深呼吸直到入睡.试试,会好的.
[第13楼 PID2493] 2007-09-18 16:48 ztrsyjjjxmb 写道:
这是老年人常有的,不足为怪,应有人经常陪她,让她不觉得太过于孤单寂寞了,介绍几个同龄的老人给她认识,最好是邻居,让她每天都有好心情,睡眠不足不要紧,不要太在意,因为人体可以自己调解.只要生活习惯好,有个好身体,睡眠问题自然不在大问题.可以给她吃点松果腺体素,无什么副作用适合老年人.希望老人身体健康,生活愉愉!
[第14楼 PID2494] 2007-09-19 13:27 老李 写道:
上年纪的人觉少,这是普遍现象。如果她白天精神好,就没问题;如果精神不好,说明她有失眠症。建议白天适当增加运动量,晚上睡眠不要过早,睡前不要喝水防止被尿憋醒。如果还不行,可以配合服用安眠药,安眠药有治疗晚上睡不着的,也有治疗这种半夜醒了睡不着的。
[第15楼 PID2482] 2007-09-20 19:05 fj2010204045 写道:
你外婆应该是受其他药物的影响了.老年人吃其他的药物也会容易造成失眠,特别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具体的方法就是暂时停其他的药物,吃点含退黑素的药物,看看能不能解决,老年人最好不要吃安眠药,含退黑素的有脑白金,但也有其他的进口药也有黑色素,价格不算很贵.
具体的方法就是暂时停其他的药物,吃点含退黑素的药物,看看能不能解决,老年人最好不要吃安眠药,含退黑素的有脑白金,但也有其他的进口药也有黑色素,价格不算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