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防治资料网: 珍爱生命, 积极预防, 拥有健康, 告别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 | RSS 订阅 | Email 订阅 | QQ群: 161053702

当前页面: 帕金森 Parkinsonism 论坛 » 帕金森 parkinsonism 病理机制讨论 » 在抗帕金森病治疗过程中,为什么某些症状会突然加重?

在抗帕金森病治疗过程中,为什么某些症状会突然加重?

发表新主题   回复此主题

[第1楼 PID1150] 2007-07-30 10:12 wo ai cs 写道:

在抗帕金森病治疗过程中,为什么某些症状会突然加重?

在抗帕金森病药物中,左旋多巴类药物在长期服用过程中,会使患者突然出现运动障碍和精神症状加重。最多见的是“开-关现象”和“剂末现象”。其他还有“晨僵现象”及“冻结现象”等。
“开-关现象”:是指症状突然在不可预料的“开”及“关”状态之间转换,与左旋多巴服药的时间无关。当左旋多巴的疗效突然丧失,系处于“关”的状态,患者因而不能活动。“关”的状态持续数分钟至几小时,每日可不规则地出现几次,每次“关”后可突然进入“关”的状态,即症状突然改善。这种现象与帕金森病本身病情波动引起的运动障碍不同。“开-关现象”常出现于左旋多巴已近高峰值水平,因此“开-关现象”与左旋多巴的剂量可能无关,并且是不可预知的。发生这种现象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人推测可能与左旋多巴治疗有关的突触后改变,及长期缺乏多巴胺能神经支配的纹状体内发生对多巴胺超敏,从而促成“开-关现象”的发生。此现象多见于年龄较轻的患者,多在用药后8个月至1年半出现。对于“开-关现象”的处理,多主张不能增加左旋多巴类的药物剂量,应减少每次剂量,增加服药次数,而每日总剂量不增加;或适当加用多巴胺激动剂,而减少左旋多巴用量,对某些患者可防止或减少“开-关现象”的出现。
“剂末现象”:发生在两次服药之间(多在前一次服药后3个半小时),表现为帕金森病患者的全部症状再度出现。常见于左旋多巴制剂治疗有进步的患者。其发生机制显然与给药剂量不足,不能达到有效血浓度有关;并认为是由于纹状体中相应受体部位的多巴胺的有效浓度不足所致。因此,往往发生在帕金森病病情加重进一步加重,以及脑合成、再摄取及贮藏多巴胺的能力减退之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剂末现象”出现的时间愈来愈早。采用低蛋白饮食及增加左旋多巴的用量,并将其分成多次小剂量给予,大多数可以避免其发生。这种“剂末现象”往往与左旋多巴剂量不足有关,是可以预知的。预防的办法是增加每日总剂量,并分成多次服用。
“晨僵现象”:即患者经常在早晨起床时不能活动,症状明显重于白天及晚上,这是“剂末现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早晨血中左旋多巴浓度低有关。经调整用药时间(如每日末次给药时间后移2~3小时)和加大剂量可以克服晨僵现象。
“冻结现象”:可以视为短时间的“开-关现象”,与应用左旋多巴的剂量似乎无明显关系。平时用药都是按时按量,但患者突然僵住,完全不能活动,数分钟后自行缓解。这种类似于“开-关现象”的表现称为冻结现象。多见于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的晚期病人,可能与多巴胺受体敏感性改变有关。可试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而不需要变动剂量。
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制剂还可引起各种精神症状,如失眠、焦虑不安,严重者可出现抑郁、幻觉、妄想、自杀企图和轻度躁狂等。如有较严重的精神症状,应停药并给于三环类抗抑郁药(如甲硫哌啶等),待精神症状消失后,可重新由小剂量开始应用左旋多巴制剂
[第2楼 PID1150] 2012-08-20 19:27 Robot :

在抗帕金森病治疗过程中,为什么某些症状会突然加重? 相关

发表新主题   回复此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