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帕金森 Parkinsonism 论坛 » 帕金森 parkinsonism 病理机制讨论 » 鉴别帕金森病与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
鉴别帕金森病与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
[第1楼 PID1118] 2007-07-23 11:51 大海 写道:
鉴别帕金森病与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
“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多称为“血管性帕金森”,血管性帕金森具有:1、常有高血压、小卒中或卒中发作病史,2、一般为亚急性或急性起病,病程呈阶梯样进展;3、大多无静止性震颤,4、肌僵直上肢以屈肌、下肢以伸肌较明显,并易发生挛缩;5、往往有强迫性哭、笑,锥体束征及假性球麻痹表现;6、常与血管性痴呆合并存在;MRI:可见基底节区或(及)半卵圆中心多发性腔隙梗死灶,而PD则T2加权可见壳核后外侧部(工度)、壳核全外侧部(II度)或全壳核部(3度)信号减低;L-多巴及复方多巴疗效
欠佳。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是目前使用的最理想的定量代谢显像技术之一,PET在脑功能方面的应用集中表现在:①脑血流灌注定量与显像;②脑代谢;③脑受体分析。PET的应用为PD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提供了特异、直接、灵敏的信息,在神经科学上开始了一个新纪元。
PD的病理学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以及黑质一纹状体通路变性,在纹状体的尾核、壳核等区域多巴胺神经元活性明显减低。有研究认为,当PD病人黑质部位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达50%、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减低80%以上时,以基底节为中心的直接和间接回路失去对运动的平衡调节功能,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但是,仅从多巴胺功能异常角度很难解释PD病人伴发痴呆等认知和记忆改变的机理,以及左旋多巴治疗后出现的波动作用机制。另外,多巴胺能神经元、递质与多巴胺转运蛋白之间相互调节及补偿的作用机制,以及一些多巴胺以外的递质系统在PD中的作用机制等,有待进一步的探讨。PET的使用使在体内进行分子水平的能量代谢和信息传递的研究成为可能,尤其是在PD的早期诊断、分子水平生理病理的研究以及多巴胺治疗后并发症机理的研究中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PD的早日彻底治愈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第2楼 PID1118] 2012-08-20 19:27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