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防治资料网: 珍爱生命, 积极预防, 拥有健康, 告别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 | RSS 订阅 | Email 订阅 | QQ群: 161053702

当前页面: 帕金森 Parkinsonism 论坛 » 帕金森 parkinsonism 病理机制讨论 » 双手经常抖动,是什么原因,要怎样治疗?

双手经常抖动,是什么原因,要怎样治疗?

发表新主题   回复此主题

[第1楼 PID187] 2007-01-30 23:44 hunansy94105 写道:

双手经常抖动,是什么原因,要怎样治疗?


我今年40岁,从去年开始,双手有点抖动,到现在越来越厉害了,尤其是右手,抖得更厉害,我都不敢在外面吃饭,更不敢应酬,因端着酒杯的手的抖动,害怕别人看出来,拿筷子夹菜也会抖动.哎!我真烦啦,有谁能帮助我``````我将不胜感激。(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小时候我的右手绊断过,没接好。如果抖动是这个原因的话,为什么左手也有点抖呢?)
[第2楼 PID187] 2012-08-20 19:27 Robot :

双手经常抖动,是什么原因,要怎样治疗? 相关

[第3楼 PID189] 2007-01-30 23:46 jay93231502 写道:

老年痴呆症的前兆。多运动可以预防

[第4楼 PID190] 2007-01-31 00:11 waibizimao96 写道:

帕金森病的起病是缓慢的,最初的症状往往不被人所注意。但出现以下症状时,临床上就基本可以诊断为帕金森病了。
静止性震颤:震颤往往是发病最早期的表现,通常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表现为手指象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运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
在发病早期,患者并不太在意震颤,往往是手指或肢体处于某一特殊体位的时候出现,当变换一下姿势时消失。以后发展为仅于肢体静止时出现,例如在看电视时或者和别人谈话时,肢体突然出现不自主的颤抖,变换位置或运动时颤抖减轻或停止,所以称为静止性震颤,这是帕金森病震颤的最主要的特征。 震颤在病人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中可完全消失。
震颤的另一个特点是其节律性,震动的频率是每秒钟4-7次。这个特征也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其它的疾病,如因舞蹈病、小脑疾患、还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引起的疾病.
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都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很僵硬。病变的早期多自一侧肢体开始。初期感到某一肢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出现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帮助他活动关节,你会明显感到他的肢体僵硬,活动其关节很困难,象在来回折一根铅管一样。如果患肢同时有震颤,则有断续的停顿感,就象两个咬合的齿轮转动
.运动迟缓:在早期,由于上臂肌肉和手指肌的强直,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作精细的动作,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写字也逐渐变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这在医学上称为“小写症”。
面部肌肉运动减少,病人很少眨眼睛,双眼转动也减少,表情呆板,好象戴了一副面具似的,医学上称为“面具脸”.
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步,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即“慌张步态”. 行进中,患侧上肢的协同摆动减少以至消失;转身困难,要用连续数个小碎步才能转身。因口、舌、鄂及咽部肌肉的运动障碍,病人不能自然咽下唾液,导致大量流涎。言语减少,语音也低沉、单调。严重时可导致进食饮水呛咳。病情晚期,病人坐下后不能自行站立,卧床后不能自行翻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特殊姿势:尽管患者全身肌肉均可受累,肌张力增高,但静止时屈肌张力较伸肌高,故病人出现特殊姿势:头前倾、躯干略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弯曲、腕略伸、指掌关节弯曲而指间关节伸直,拇指对掌,髋及膝关节轻度弯曲。
其他: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唾液和皮脂腺分泌增多,汗分泌增多或减少,大、小便排泄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少数病人可合并痴呆或抑郁等精神症状。
1、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迷走神经背核损害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原因。病人常出现顽固性便秘,这是由于肠蠕动的运动徐缓所致,钡餐检查可见大肠无张力甚至形成巨结肠。很少出现肠梗阻。食道、胃及小肠的运动障碍可引起吞咽困难、食道痉挛以及胃一食道倒流等,吞钡检查可见异常的食道收缩波。
面部皮脂分泌增多甚至出现脂溢性皮炎在本病也多见,特别是脑炎后病人尤为显著。有的病人大量出汗,可仅限于震颤一侧,故有人认为是由于肌肉活动增加所致,并非由于交感神经障碍。有的病人大量出汗,但大多局限于震颤一侧,不排除是肌肉活动增加所致。
尿急,尿频和排尿不畅是常见的症状,其中尿失禁出现于5%~10%男性病人中,这是由于无效的高反射性逼尿肌收缩和外括约肌功能障碍所致,也可能是由于前列腺肥大引起,或服用抗胆碱药物所致。帕金森病的起病是缓慢的,最初的症状往往不被人所注意。但出现以下症状时,临床上就基本可以诊断为帕金森病了。
静止性震颤:震颤往往是发病最早期的表现,通常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表现为手指象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运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
在发病早期,患者并不太在意震颤,往往是手指或肢体处于某一特殊体位的时候出现,当变换一下姿势时消失。以后发展为仅于肢体静止时出现,例如在看电视时或者和别人谈话时,肢体突然出现不自主的颤抖,变换位置或运动时颤抖减轻或停止,所以称为静止性震颤,这是帕金森病震颤的最主要的特征。
震颤在病人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中可完全消失。
震颤的另一个特点是其节律性,震动的频率是每秒钟4-7次。这个特征也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其它的疾病,如因舞蹈病、小脑疾

[第5楼 PID191] 2007-01-31 08:33 wangziming_2005 写道:

老年痴呆症的前兆。多运动可以预防

帕金森病的起病是缓慢的,最初的症状往往不被人所注意。但出现以下症状时,临床上就基本可以诊断为帕金森病了。
静止性震颤:震颤往往是发病最早期的表现,通常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表现为手指象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运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
在发病早期,患者并不太在意震颤,往往是手指或肢体处于某一特殊体位的时候出现,当变换一下姿势时消失。以后发展为仅于肢体静止时出现,例如在看电视时或者和别人谈话时,肢体突然出现不自主的颤抖,变换位置或运动时颤抖减轻或停止,所以称为静止性震颤,这是帕金森病震颤的最主要的特征。 震颤在病人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中可完全消失。
震颤的另一个特点是其节律性,震动的频率是每秒钟4-7次。这个特征也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其它的疾病,如因舞蹈病、小脑疾患、还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引起的疾病.
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都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很僵硬。病变的早期多自一侧肢体开始。初期感到某一肢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出现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帮助他活动关节,你会明显感到他的肢体僵硬,活动其关节很困难,象在来回折一根铅管一样。如果患肢同时有震颤,则有断续的停顿感,就象两个咬合的齿轮转动
.运动迟缓:在早期,由于上臂肌肉和手指肌的强直,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作精细的动作,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写字也逐渐变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这在医学上称为“小写症”。
面部肌肉运动减少,病人很少眨眼睛,双眼转动也减少,表情呆板,好象戴了一副面具似的,医学上称为“面具脸”.
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步,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即“慌张步态”. 行进中,患侧上肢的协同摆动减少以至消失;转身困难,要用连续数个小碎步才能转身。因口、舌、鄂及咽部肌肉的运动障碍,病人不能自然咽下唾液,导致大量流涎。言语减少,语音也低沉、单调。严重时可导致进食饮水呛咳。病情晚期,病人坐下后不能自行站立,卧床后不能自行翻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特殊姿势:尽管患者全身肌肉均可受累,肌张力增高,但静止时屈肌张力较伸肌高,故病人出现特殊姿势:头前倾、躯干略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弯曲、腕略伸、指掌关节弯曲而指间关节伸直,拇指对掌,髋及膝关节轻度弯曲。
其他: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唾液和皮脂腺分泌增多,汗分泌增多或减少,大、小便排泄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少数病人可合并痴呆或抑郁等精神症状。
1、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迷走神经背核损害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原因。病人常出现顽固性便秘,这是由于肠蠕动的运动徐缓所致,钡餐检查可见大肠无张力甚至形成巨结肠。很少出现肠梗阻。食道、胃及小肠的运动障碍可引起吞咽困难、食道痉挛以及胃一食道倒流等,吞钡检查可见异常的食道收缩波。
面部皮脂分泌增多甚至出现脂溢性皮炎在本病也多见,特别是脑炎后病人尤为显著。有的病人大量出汗,可仅限于震颤一侧,故有人认为是由于肌肉活动增加所致,并非由于交感神经障碍。有的病人大量出汗,但大多局限于震颤一侧,不排除是肌肉活动增加所致。
尿急,尿频和排尿不畅是常见的症状,其中尿失禁出现于5%~10%男性病人中,这是由于无效的高反射性逼尿肌收缩和外括约肌功能障碍所致,也可能是由于前列腺肥大引起,或服用抗胆碱药物所致。帕金森病的起病是缓慢的,最初的症状往往不被人所注意。但出现以下症状时,临床上就基本可以诊断为帕金森病了。
静止性震颤:震颤往往是发病最早期的表现,通常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表现为手指象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运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
在发病早期,患者并不太在意震颤,往往是手指或肢体处于某一特殊体位的时候出现,当变换一下姿势时消失。以后发展为仅于肢体静止时出现,例如在看电视时或者和别人谈话时,肢体突然出现不自主的颤抖,变换位置或运动时颤抖减轻或停止,所以称为静止性震颤,这是帕金森病震颤的最主要的特征。
震颤在病人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中可完全消失。
震颤的另一个特点是其节律性,震动的频率是每秒钟4-7次。这个特征也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其它的疾病,如因舞蹈病、小脑疾

[第6楼 PID188] 2007-01-31 15:11 nanjingwcy 写道: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下面我来和你谈谈“手抖”的问题。
手抖分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
  1)生理性手抖动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静止时出现,是一种细小的、快速的、无规律的抖动。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紧张、恐惧、情绪激动、剧痛及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出现,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随之消失。
  2)病理性手抖,医学上称“震颤”;是指手不随意的颤动,常为永久性的。主要分为静止性手抖和运动性手抖两种类型。其中静止性手抖是肌肉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即安静的状态下出现的手抖。这种手抖在睡觉时就可消失,手抖速度为4--6次/秒,比较有规律,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运动性手抖是只在运动时出现手抖,运动接近目标时抖动加重。如医生给病人做指鼻试验时,要病人伸直前臂;再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食指尖越接近鼻尖,手的抖动就越明显。运动性手抖无规律,抖动幅度大,受情绪影响而增强,常见于脑神经和上肢神经的病变。
  临床上引起病理性手抖的常见病有:上肢神经疾病与损伤、脑组织疾病和药物中毒性手抖。
  手抖是老年人的常见现象。两只手抖个不停,吃饭、写字都受到严重影响,令老人们非常苦恼。医学上将这种抖动称为震颤。震颤虽然表现为手的抖动,但病根多在大恼,因某种疾病使大恼负责运动协调功能的区域受到损害从而引起震颤。
  在临床上,震颤麻痹症、脑动脉硬化、中脑或小脑平病变、肝性脑病、药物中毒、痴呆等,都有可能引起老人手抖。据医学研究发现,食用蚕豆、咖啡,可有效地控制震颤。家人可以适当给老人多吃这两种食物。

[第7楼 PID192] 2007-01-31 15:20 czfbjbjbj 写道:

如果是没受伤的手也抖,可能是神经系统和微循环的问题,提个建议,可以用食疗调养一下试试,即经济方便又没有副作用,不要以为我是发广告的而拒绝我,因为,我是为您送健康智慧的,您不接受也没有关系,我只想到:我有责任宣传营养免疫学,让大家知道营养免疫学,给大家带来健康和快乐!以下信息供参考。

让我来为您介绍一下“21世纪健康新理念——营养免疫学”吧!

营养免疫学

大家好,您知道吗?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了人类的寿命应该最起码拥有150岁,那为什么现代的人,寿命却只有活到60岁、70岁或80岁呢?其实我们生命还可以再延长1倍的,您想活得更长寿吗?仔细想一想,如何能够为自己再增加50岁的生命,不要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营养免疫学这门科学能够让您从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趋势的警讯



您曾经想过这个问题吗?人们为何会死亡,是因为年纪大了吗?人们死亡时又有那一张死亡证明书上写着长寿呢?相反的,死亡原因一栏总是写着死于癌症、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可见通常人们都是死于疾病。疾病不仅会缩短生命,它还会降低生活的品质,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如今全世界有10亿人体重超重,其中大概有3亿人患有肥胖症。肥胖症就象一块吸引疾病的磁铁,一旦患上肥胖症就会有得其它至少30种疾病的危险,像癌症、糖尿病和中风等。每年有700万人死于癌症,并有1000万癌症新患者,实际上每30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每55秒就有一人死于癌症,全球有1600万人死于心脏疾病、1亿7700万人患有糖尿病,到2030年全世界患糖尿病的数量将是现在的2倍,更可悲的是许许多多的孩子得到了成年人的疾病,1760万名5岁以下的儿童体重超重,越来越多的孩子罹患糖尿病和高血脂。如果我们还不采取行动的话,每三个孩子就会有一人会成为糖尿病患者。以上的这些数据中会有您的家人吗?

我有个朋友他完全不怕生病,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现在的医生都非常的厉害,药物也非常的先进,今天生病,明天就好了,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如果他说的都是正确的,那我想请问您:为什么会有人死亡呢?为什么不是每一个癌症患者都能够存活下来呢?

药物并不能保证治愈疾病,而且药物还有严重的副作用,有时药物的副作用甚至比疾病更可怕。最近有报道说美国每年有9万8千人死于医疗事故,其中很多的事故都是用药错误。必须注意如今许多的疾病都没有治愈的方法,举例来说:2003年SARS夺去900人的生命,而禽流感的死亡率高达30%。为什么没有方法治疗SARS和禽流感呢?SARS和禽流感病毒都是变异的病毒,要找到药物来杀死这些病毒是非常困难的事,即使能够找到一种杀死病毒的药物,但是一旦病毒再次变异,药物就变得毫无用处了。就算是最普通的感冒也没有治愈的方法。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感冒,感冒药不能杀死感冒病毒,它们只能缩短一到二天的症状,想一想当您感冒或头痛时,止疼药不能杀死这些病毒,但是您仍然会觉得病情好转了,这是为什么呢?

在SARS爆发期间,有些人在治疗中死亡了,另外一些人却痊愈了,或者想像一下有些癌症患者虽然被宣布日子所剩不多,但是过了许多年却还好好的活着,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并不是不可思议的,而原因也不在于药物,而是因为人类的免疫系统,我们每个人都有免疫系统,事实上只要有正确的知识,我们就能够凭借自己的免疫系统,预防世界上几乎每一种疾病。


(详见美国杨百翰大学微生物学博士、免疫学家陈昭妃著《营养免疫学》)

人的疾病,百分之90%以上是因为免疫系统衰弱造成的。“最好的医生,不是医院的大夫,而是你自身的免疫系统”。任何仙丹灵药 也无法取代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三分治,七分养”养的就是免疫系统。

可以食用丞燕国际机构研发生产的全球最优良的本草营养免疫食品,应该更有帮助。
营养免疫食品不是药品,不具有任何疗效。营养免疫食品是为人体免疫系统设计的营养快餐,意在滋养免疫系统,提升免疫力,帮助人体预防和战胜疾病。

药物并不能保证治愈疾病,而且药物还有严重的副作用,有时药物的副作用甚至比疾病更可怕。
几乎所有的药品的说明书中都明确注明服用禁忌或可能的副作用。这就明白无误告诉您它在帮助你克服病痛的同时对你其他部位的伤害,有些药品在减缓疾病的症状的同时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还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而“植物营养素浓缩食品”老少皆宜包栝孕妇都可放心使用绝无副作用。
机能性浓缩食品系列 “视景”
>>产品介绍

抗氧化剂是一种保护体内细胞免受自由基损害的天然物质,能够延缓衰老。OPC植物营养素具有强有力的抗氧化作用,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外皮与种子,特别是葡萄中的含量最高。研究发现,葡萄籽所具有的抗氧化效果不仅是维生素C的20倍,更是维生素E的50倍。研究发现,OPC能够预防、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
“视景”含有高浓度的OPC植物营养素,极具生物能,也就是说,食用后易被身体吸收。事实上研究结果指出,视景能迅速地自消化道进入血液中,并且使高纯度的OPC在血液中停留7小时以上。这作用使得OPC能立刻发挥效能,长时间地滋养及清洁血管。特别强化为血管的免疫功能,抗过敏、抗炎、降胆固醇。不仅是滋养眼睛的最佳营养,还可维持身体组织弹性,保护血管及微循环系统。抗衰老、抗皱纹、抗紫外线。三项针对视力问题的研究测试显示,OPC能滋养视网膜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加速其复原及再生速度。实际上,很多对身体有益的物质由于不易被身体吸收,所以很难让身体得到益处。
很多症状的发生都被人们误以为与年龄的增长有关联而无法避免,视力衰退即为一例。然而研究结果显示,只要提供身体均衡的营养,很多疾病都可以预防。在问题发生前即采行预防措施实为重要,特别是对儿童或老年人而言。
“枧景”是以葡萄和决明子为主要成份,是天然、纯净、浓缩的植物性产品,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过敏率、强化微血管、抗炎,因此,视景是滋养眼睛及心血管循环系统的最好的营养来源。此外,研究报告亦指出OPC降低胆固醇,维持身体组织的弹性,以及保护心血管系统,达到维护全身系统的功效。


>>营养成分




>>适用人群

视力衰退的人、用眼过度的学生、发育中的青少年、想拥有正常视力者。
已患近视、远视、老花眼、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炎、结膜炎、眼球发黄、眼睛各种障碍、耳鸣、头晕、晕车船、是神经病、手脚指麻木、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等患者更适用。“视景”与“清甘”搭配效果更加。

来源:QQ:150076885 http://www.eexcelbj.com


参考资料:
美国杨百翰大学微生物学博士、免疫学家陈昭妃著《营养免疫学》http://www.eexcelbj.com
[第8楼 PID193] 2007-02-01 12:31 huangyujie19880608 写道:

老人的手经常抖动,属神经系统的不自主运动——震颤。引起震颤的常见原因有:

1 生理性震颤:震颤多见于肢体、头部及舌等部位,常在精神紧张、惊恐、情绪激动、疲劳时明显,一般不须治疗。
2 老年性震颤:震颤初期多在运动时出现,以后也可在静止时出现,以手、头、唇多见。
4 特发性震颤:也称家族性震颤。多在25岁前发病,随年龄而增加,震颤多在双手、头部或发音时,尤以双手震颤为多见。
5 震颤麻痹:也称帕金森氏病,系脑锥体外系病变所致。震颤特点为静止性震颤,有节律性,手指震颤呈“搓丸样”,同时伴有肌张力增强和运动减少,面部缺乏表情,走路呈“慌张”步态等,不难与其他震颤相区别。
有些疾病可有与帕金森氏病相类似的临床特征,统称为帕金森氏综合症。常有脑炎、动脉硬化、中毒、药物等病因所致。

根据老人有手颤,不伴其他症状,但有高血压、糖尿病,因此多考虑为老年性震颤,且伴有动脉硬化所致。
治疗:
1 控制好血压:可服用降压稳、时效长、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如依那普利或拉西地平(司洛平)等;
2 控制好血糖;
3 防治动脉硬化药物治疗:阿斯匹林 50~75mg 日1次
心脑康 1~2粒 日3次 维脑路通2# 日3次
4 必要时给小量镇静剂服用。

饮食调理:
1 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适量蛋白质、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等;多食瘦肉、禽类、鱼虾、豆制品.肉类以75~100克/日为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每日500克左右。提倡食用植物油,植物油与动物油比例以2:0.5最为理想。
2 控制总热量: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以 6 两为宜,视活动量适当加减;增加豆制品。
3 限盐 :每日以5~6克为宜,吃盐过多可致血压增高,增加心脏负担;
4 戒烟限酒:烟草中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造成血管壁损伤,加重脑动脉硬

建议去神经内科就诊进行相关的检查,明确诊断。

发表新主题   回复此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