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防治资料网: 珍爱生命, 积极预防, 拥有健康, 告别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 | RSS 订阅 | Email 订阅 | QQ群: 161053702

当前页面: 帕金森 Parkinsonism 论坛 » 帕金森 parkinsonism 病理机制讨论 » 巴金记录的一个时代

巴金记录的一个时代

发表新主题   回复此主题

[第1楼 PID4615] 2008-11-10 15:45 yinshen 写道:

巴金记录的一个时代

  1978~2008,30年间中国文学和思想界的反思和变化,将会在这个系列里的人物群像身上一一展现。选择巴金作为开始,是因为他非同寻常的生平,更是因为他的《随想录》,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煎熬和挣扎的真实记录

  10月17日,是巴金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日。在上海巨鹿路675号的作家协会老式庭院里,聚集着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巴金文学研究者,他们和巴金生前好友亲眷一起追念巴金的音容笑貌。悬挂在老楼墙壁的巴金的肖像和他的个人生平,呈现了这个老人非同寻常的生活经历。1977年4月20日,巴金被告知,之前因为“反胡风”和“反右”运动,加在他头上的反动权威的帽子被撤消。他家楼上被封了10多年的房间和书橱被启封。被抄走的文稿、物品等陆续退还。然而,对于“第二次的解放”的这种生活,巴金并不满意,除了身体上承受不了之外,更重要的是心理的焦虑感在加重,他感到时间紧迫不能浪费时间——他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1978年是巴金告别“过去”、唤回自我的关键性一年。巴金的老朋友潘际被派到香港《大公报》编副刊,他托黄裳向巴金约稿,正好当时社会上对日本电影《望乡》议论纷纷,甚至可以说批评声一片,巴金恰恰看过这部电影,认为影片不错,就于1978年11月30日晚,写了篇文章,这就是《随想录》中的第一篇《谈〈望乡〉》。后来巴金觉得有很多想法需要表达,就决定在《大公报》上开设一个专栏,就这样《随想录》一篇篇写下去,一共写了150篇。 《随想录》的写作不是偶然事件。当时“文革”结束不久,国门正在打开,各种思想意识的交锋激烈。国人长期生活在“左”的思潮中,思想受到很大的束缚。《艺术世界》杂志发表了法国画家安格尔创作的油画《泉》,那全裸出现的优美人体震惊了人们,受到非议;《大众电影》杂志在封底刊登了英国电影《水晶鞋与玫瑰花》的接吻剧照,引起读者愤怒的抗议;在首都机场上出现的艺术家袁运生的作品《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中,出现了三位裸体沐浴的傣族少女,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争议,甚至被赋予政策风向标的特殊含义。而此时,对于巴金的《家》到底该不该重版,也有不同看法,结果重版后大受欢迎,连续印了几十万册。有人说《随想录》是思想解放运动的百科全书,当时每一个重要的论争、讨论,在《随想录》中都能够找到回应。比如批评“长官意志”、呼唤创作自由,关于电影《望乡》的讨论,对“长官意志”、“歌德”与“缺德”的讨论,关于“赵丹遗言”的争论,关于“人道主义”,“西化”和现代派的争论,重视知识分子,关心教育等等……都是当时的社会热点事件。更为重要的是,巴金对这些事件都做出了“自己的”反应,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这是与他“文革”前十七年创作截然不同的地方,用他的话讲就是要“独立思考”。经历多年的政治运动,对于巴金这一代知识分子来说,可以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晚年的巴金对此有过沉痛的反思,在他的反思中,他没有把自己打扮成先知先觉者,而是用自己的痛苦经历警醒世人。像他经常说的:为什么我要提倡“讲真话”,是因为过去我自己就讲过假话,也吃过讲假话的苦头,所以才会深切地体会到不能再讲假话了。可以说这些运动带给巴金的伤痕至死未消,他晚年的《随想录》,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煎熬和挣扎的真实记录。 《随想录》写作不顺利,或者说不容易。在写了八年《随想录》之后,巴金的身体越来越差,他患有帕金森氏症,骨折过,长期住院,《随想录》中有一本干脆就叫《病中集》。最厉害的时候,巴老手指没有力气,连笔都拿不动,整个的写作就是在跟自身的疾病做斗争。2005年10月17日,一代文学巨匠巴金逝世。有人形容他的离世是“留下一片良心,带走一个时代”。
[第2楼 PID4615] 2012-08-20 19:27 Robot :

巴金记录的一个时代 相关

发表新主题   回复此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