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帕金森 Parkinsonism 论坛 » 帕金森 parkinsonism 病理机制讨论 » 怎样和老年人交往?
怎样和老年人交往?
[第1楼 PID2087] 2007-08-11 12:08 丢了你的我 写道:
怎样和老年人交往?
我是搞保健品促销的,不知道怎样和老年人沟通,请问有什么沟通技巧吗?真的好难啊,大家帮帮我啊![第2楼 PID2087] 2012-08-20 19:27 Robot :
怎样和老年人交往? 相关
[第3楼 PID2088] 2007-08-11 12:08 why135245 写道:
1、老人生理特征:
老人主要的改变来自生理,即身体机能上的衰退,是长期在生活上起了变化,老人需小心照顾,减慢其衰退之速度。
形态变化:身高、体重、脂肪、牙齿、皮肤、骨骼。
功能变化:适应力减弱、储蓄能力下降、反应性降低。
器官系统变化: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2、老人常见疾病:
糖尿病、关节炎、眼疾(白内障、青光眼、老花眼)、失禁、冠心病、脑血管病(中风)、老人痴呆症、帕金森症)
3、老人退休后的情况:
角色 经济变化 生活圈子改变 与家人关系转变 生活目标转移
4、老人心理特征及性格:
失落感 孤独感 无能感 焦虑感 缺乏安全感
5、与老人沟通的态度与技巧:
沟通的定义:沟通是一个过程,可使两个人互相了解,透过传达及接收资料讯息,给予及接受对方的指示,互相教导,互相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沟通不局限于利用语言,还有手势、动作,来表达出事实、感觉和意念。 同感---设身处地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看和感受事物,并且正确地传达自己的了解予对方,使其觉得被了解和接受,这是给服务对象最大的支持力量。
真挚---用坦诚的态度与对方交往,使他们感受到一种真挚的关心。
接纳---服务对象大部分缺乏安全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及接纳,故需以爱心及体谅去接纳他们。
尊重---服务对象常感无用,容易产生自卑,给予明显尊重、支持,增强其自爱和自尊心,提升其自我形象。
主动---服务对象大多是被动,自信心低,对人有戒心,因此要积极主动去接触他们,使他们感到关心。
耐心---服务对象多有一些不愉快的生活经验,需要耐心地聆听和处理。
个人化、独特性---每一服务对象都应视为独立之个体,有不同之特质与需要,除基本态度与技巧外,仍要顺应情况,作出合宜之行动和表示,才是有意义地建立良好关系,及大致所期望之效果。
6、沟通的障碍:
心理因素:
缺乏自信心,不敢与人沟通,对人缺乏信心,或抱敌意态度,心存偏见与误解,自视过高,轻视别人,过分保护自己,或自我中心 .
情绪障碍: 伤心、喜乐、悲痛等 .
环境因素:不理想的环境:如嘈杂、人来人往
不适合的时间:如不便讨论私隐时.
身体因素:视力、听觉...衰退,说话能力不足,未能掌握对方的认知能力.
媒介因素:不懂得用合适的语言和态度去表达,言语不通,缺乏技巧 .
8、探访前的预备工作:形式:家访、医院探访.
准备工作: 认识探访对象,基本资料,居住情况等。
知识上的准备: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生理特征等。
技巧上的准备:掌握沟通、扶抱技巧等,准备谈话内容、所需资料、用具及时间分配等。
印象:衣着、服饰等。
9、与老人沟通的原则
亲切胜于亲热 ,态度胜于技术 ,多听胜于多说 ,了解胜于判断 ,同理胜于同情 ,理喻胜于教训 ,启发胜于代劳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当人的饮食温饱等生理需求得到了解决之后,人类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独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与接近他人、避免孤独的倾向。几乎是没有人是愿意独自一人,与外界不相往来的。即使象鲁宾逊那样漂流孤岛,无法与人交往,也要养几只动物,以慰心理的寂寞.确实,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其他人,离不开个中社会组织,个人的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交流是势在必行的。作为耄耋之年的老人家,更不愿意孤独终老,更渴望得到关爱……
老年人最大的一个认知特点是:往事历历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几十年岁月的痕迹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心里,过往的苦难与欢乐,让他们沉浸在遥远的回忆中,是支撑他们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而眼前的人和事,他们却绝大部分都记不住多少。由于长期独居,加上过往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可能给老人留下了心理阴影,大多数的老人性格孤僻、古怪。这就需要我们有加倍的热情和耐心,去融化老人的心
老人主要的改变来自生理,即身体机能上的衰退,是长期在生活上起了变化,老人需小心照顾,减慢其衰退之速度。
形态变化:身高、体重、脂肪、牙齿、皮肤、骨骼。
功能变化:适应力减弱、储蓄能力下降、反应性降低。
器官系统变化: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2、老人常见疾病:
糖尿病、关节炎、眼疾(白内障、青光眼、老花眼)、失禁、冠心病、脑血管病(中风)、老人痴呆症、帕金森症)
3、老人退休后的情况:
角色 经济变化 生活圈子改变 与家人关系转变 生活目标转移
4、老人心理特征及性格:
失落感 孤独感 无能感 焦虑感 缺乏安全感
5、与老人沟通的态度与技巧:
沟通的定义:沟通是一个过程,可使两个人互相了解,透过传达及接收资料讯息,给予及接受对方的指示,互相教导,互相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沟通不局限于利用语言,还有手势、动作,来表达出事实、感觉和意念。 同感---设身处地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看和感受事物,并且正确地传达自己的了解予对方,使其觉得被了解和接受,这是给服务对象最大的支持力量。
真挚---用坦诚的态度与对方交往,使他们感受到一种真挚的关心。
接纳---服务对象大部分缺乏安全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及接纳,故需以爱心及体谅去接纳他们。
尊重---服务对象常感无用,容易产生自卑,给予明显尊重、支持,增强其自爱和自尊心,提升其自我形象。
主动---服务对象大多是被动,自信心低,对人有戒心,因此要积极主动去接触他们,使他们感到关心。
耐心---服务对象多有一些不愉快的生活经验,需要耐心地聆听和处理。
个人化、独特性---每一服务对象都应视为独立之个体,有不同之特质与需要,除基本态度与技巧外,仍要顺应情况,作出合宜之行动和表示,才是有意义地建立良好关系,及大致所期望之效果。
6、沟通的障碍:
心理因素:
缺乏自信心,不敢与人沟通,对人缺乏信心,或抱敌意态度,心存偏见与误解,自视过高,轻视别人,过分保护自己,或自我中心 .
情绪障碍: 伤心、喜乐、悲痛等 .
环境因素:不理想的环境:如嘈杂、人来人往
不适合的时间:如不便讨论私隐时.
身体因素:视力、听觉...衰退,说话能力不足,未能掌握对方的认知能力.
媒介因素:不懂得用合适的语言和态度去表达,言语不通,缺乏技巧 .
8、探访前的预备工作:形式:家访、医院探访.
准备工作: 认识探访对象,基本资料,居住情况等。
知识上的准备: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生理特征等。
技巧上的准备:掌握沟通、扶抱技巧等,准备谈话内容、所需资料、用具及时间分配等。
印象:衣着、服饰等。
9、与老人沟通的原则
亲切胜于亲热 ,态度胜于技术 ,多听胜于多说 ,了解胜于判断 ,同理胜于同情 ,理喻胜于教训 ,启发胜于代劳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当人的饮食温饱等生理需求得到了解决之后,人类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独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与接近他人、避免孤独的倾向。几乎是没有人是愿意独自一人,与外界不相往来的。即使象鲁宾逊那样漂流孤岛,无法与人交往,也要养几只动物,以慰心理的寂寞.确实,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其他人,离不开个中社会组织,个人的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交流是势在必行的。作为耄耋之年的老人家,更不愿意孤独终老,更渴望得到关爱……
老年人最大的一个认知特点是:往事历历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几十年岁月的痕迹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心里,过往的苦难与欢乐,让他们沉浸在遥远的回忆中,是支撑他们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而眼前的人和事,他们却绝大部分都记不住多少。由于长期独居,加上过往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可能给老人留下了心理阴影,大多数的老人性格孤僻、古怪。这就需要我们有加倍的热情和耐心,去融化老人的心
[第4楼 PID2089] 2007-08-11 12:08 chenshuhuit... 写道:
细心加耐心
[第5楼 PID2090] 2007-08-11 12:08 z741010741010 写道:
用心沟通1!
[第6楼 PID2091] 2007-08-11 12:08 for_ever_ily 写道:
和老年人说他们的往事...一定要试试哦..你会成功的.
[第7楼 PID2092] 2007-08-11 12:08 一颗平凡的小草 写道:
当好一个听众。
[第8楼 PID2093] 2007-08-12 12:08 杏眼MM 写道:
手先要亲切和她们聊家常,要关心她们,慢慢的就好唠,要诚心。
[第9楼 PID2094] 2007-08-12 12:08 jwqco 写道:
hl;hlfuu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