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防治资料网: 珍爱生命, 积极预防, 拥有健康, 告别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 | RSS 订阅 | Email 订阅 | QQ群: 161053702

当前页面: 帕金森 Parkinsonism 论坛 » 帕金森 parkinsonism 研究动态 » 为读者导医问药送健康

为读者导医问药送健康

发表新主题   回复此主题

[第1楼 PID5620] 2009-05-27 00:03 帕病不倒翁 写道:

为读者导医问药送健康

  2002年7月的一天傍晚,武汉晚报医卫记者谢东星,在报社发完稿件后,急急忙忙打的赶往位于武昌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将刚刚下班的神经外科专家徐国政,接往报社接听读者热线。

  从这一天开始,武汉晚报《健康周刊》开通名医热线,以每周一期的频率向读者推介各学科的顶级专家,并请专家接听热线接受读者医疗咨询。
  
以下是被引用的内容:
作为第一个接听名医热线的徐国政教授,向读者解答如何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问题,这本来是个并不是特别常见的病。没想到,公布了这个号码后,读者连续打了三个月电话咨询这个问题。

  据《健康周刊》现在负责名医热线的记者吴惠解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除了晚报传播力和影响力巨大外,最关键的是挂号难,挂名医号更难,每个患者都希望得到专家和名医的贴身治疗,客观上造就了医患间需求与供给的巨大差异。《健康周刊》开办名医热线,搭建了一个在就诊室外患者与名医直接沟通的平台。

  4个月后的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召开,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建小康社会,不仅是让老百姓在经济上有幸福感,也要让老百姓在生活和精神上有幸福感,缓解老百姓最头痛的医疗、教育、住房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几乎同时,当年的11月7日,晚报《健康周刊》另一个搭建医患沟通的平台——《田巧萍导医》栏目也开通了。

  “没有切身感受,是无法理解患者与患者家属的痛苦心情的”。《田巧萍导医》栏目主持人田巧萍称,当年正在筹备开设《田巧萍导医》栏目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颠覆了她以往对医疗和健康的信念。

  这年的7月,田巧萍的母亲被查出患有晚期肺癌。本来,跑了几年医疗战线,积累大量名医资源的她,认为一定会在最快的时间内为母亲找到一个最佳的拯救办法。然后,在接下来的9天时间,田巧萍提着母亲的片子,跑遍三镇各大医院遍访外科、肿瘤、化疗、介入、中医顶级名医。得到了一批治疗方案,她却无法从中选出一个对母亲来说最有效的最佳方案。

  9天时间内,整日奔波的田巧萍瘦了11斤,却仍然得不到一个最佳结果,在7月的烈日下,坐在协和医院的花坛边,她大哭了一场。

  冷静下来后,被业内人士称为“医疗专家记者”的田巧萍,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是看病很不简单,第二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医生太难。

  正是基于这样的经历与思考,她为《田巧萍导医》栏目确定了发展方向,就是以“权威、客观、贴心”的理念,田巧萍建了一个1100人专家数据库,为普通患者提供最佳方案和最适合的医生。

  医患之痛

  痛在资源

  医疗、教育、住房,是当前老百姓最揪心、最头疼的三大问题,撇开腐败问题、费用问题、医德问题等表面最显著的问题来看,其实根源实际上在资源的匮乏上。

  得病要看最好的医生,这是每一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但医疗是个专业技术性行业,成为名医需要一个积淀过程,名医总在尖塔之上,需求和供给的极度不平衡,为老百姓最痛斥的医疗费用、医德医风等问题提供温床。

  武汉晚报《健康周刊》名医热线和田巧萍导医专栏,10年举办近千次义诊,以每周一期的频率,坚持不懈搭建医患直接沟通的平台,让百万读者受益,让老百姓也能看名医。
  来源:汉网-武汉晚报  2009.05.26
  出处: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09-05/26/content_1562576.htm
[第2楼 PID5620] 2012-08-20 19:27 Robot :

为读者导医问药送健康 相关

发表新主题   回复此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