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帕金森 Parkinsonism 论坛 » 帕金森 parkinsonism 研究动态 » [眉山日报]半边天以孝为先的故事
[眉山日报]半边天以孝为先的故事
[第1楼 PID3282] 2008-03-08 07:11 朝阳 写道:
[眉山日报]半边天以孝为先的故事
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孝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亲情维系和一种纯朴情感的回报,而是在于提升自己德性、修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在我们的身边,有这么一群“半边天”正演绎着无数以孝为先的动人故事。孝,在她们身上愈加散发出璀璨的人伦道德之光。
故事Ⅰ
吴淑君
26年,养舅如亲爹
“俗话说:老小,老小,舅舅老了,思维和举动都像个孩子,需要人呵护。他最怕无依无靠,而我们这些做晚辈的,关心、体贴、照顾他,尽可能的给他温暖,这都是应该的。”昨(7)日,东坡区太和镇仙桥村3组妇女吴淑君对前来采访她的记者如是说道。
现年46岁的吴淑君是当地人人夸赞的孝女、敬老模范。18岁时她“抱”给舅舅当闺女,当时,她向舅舅承诺,结婚以后负责供养照顾舅舅后半生。婚后,夫妻二人信守承诺,搬到孤身一人的舅舅家,担负起了照顾舅舅的责任,数十年如一日。丈夫外出打工后,患有内风湿的她似乎“忘记”了自己不能沾冷水的医嘱,栽秧打谷、做饭洗衣、喂猪养鸭……家里家外、田间地头,让她一人连轴转,片刻得不到休息。长期的辛苦操劳,使她几次昏倒在地头,内风湿也越发严重,现在吃饭时端碗都困难。
说起当初为什么愿意给舅舅当养女,吴淑君说自己曾后悔过。“舅舅以前的性格固执,脾气暴躁、古板,一句话不对就发毛,我有点受不了,想跟老公回正山口自己家算了。但转念一想,人家都说养儿防老,舅舅自己没有子女,抱养我的目的不就是为了给他养老送终吗?我这当侄女的不照顾他谁照顾他啊!”有了这种朴素的想法后,吴淑君从心里彻底接受了舅舅,并在此后长达26年的共同生活中,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并把财政大权交到舅舅手里。家里卖了肥猪、打了菜籽的进项、为他过生日收受的礼金,全交给舅舅自己支配。
采访过程中,吴淑君82岁的舅舅赵云良一直笑咪咪地站在旁边,头戴一顶黑色绒帽、身穿一件黄色羽绒服,一身干净整洁,精气神也挺好。“老人家看上去哪像80多岁的人哦,瞧身板多硬朗啊。”记者感慨道。
赵大爷说,侄女待他如亲爹一样,特别在他生病时,端水送药尽心侍候,没有她这么耐烦的照顾,怕是自己骨头早敲得鼓响罗。
“你晓得吗?赵大爷在69岁时,被诊断为胃癌,医院都不下药了。抬回家后,吴淑君八方打听良方,彭山、成都、乐山……听别人说哪里能医就往哪里跑,光车费就花了上千,就更不用说药费了。那会儿,她可是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一晚上起来无数次照顾赵大爷。两个月后,硬是让赵大爷又站了起来。”村主任朱玉珍说赵大爷今天还能站在这里,多亏了有孝顺的侄女、侄女婿,才能越活越硬朗。
邻居张大娘说起赵大爷来,一脸的羡慕。“赵大爷过的是城里老人的生活呢,每天没事就到村老年活动室打小牌、摆龙门阵,农田里的活几乎都是吴淑君大包大揽了。我们村有些亲生儿女待父母还没这么好呢,赵大爷前世修来的好福气啊!”
“除了照料姥爷外,住在本村的外公、外婆有病有痛,妈妈还得几头跑。”孙女周燕说,受妈妈言传身教的影响,她和弟弟每次回家,都会想着为姥爷买他喜欢吃的点心、往他兜里塞零花钱。而老人,更爱他这双孙儿孙女,家里一点点好吃的,都会留着等他们回来再吃……
26年来,吴淑君默默尽着孝道,更让一家子人生活在和睦的氛围中。
本报记者 万晓红
故事Ⅱ
孙艳
用双肩撑起一个家
在春日的暖阳下,小心翼翼的搀扶着公公婆婆的手散步。公公婆婆走累了,她立即抬出板凳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这一切对于青神县青城镇老河街五号的孙艳来说都那么自然。
丈夫身患重病、公公双目失明,送走多病的养母、细心照顾身患重病的养父……面对接二连三的致命的打击,孙艳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了整个家。
“十年前的这几天让我永生难忘!那是在儿子一岁多时,丈夫被查出患重病并接受手术治疗。”提起那段经历,孙艳至今仍记忆犹新。“3月14号,丈夫手术那天,我的神经紧张得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那家属签字的单子可条条是死啊!手术的几个小时,我的心一直在嗓子眼提着,心里想着:现在该麻醉了吧,现在医生该动刀了吧,该缝合了吧……”孙艳絮叨着,泪水已模糊了双眼。“一个星期后,丈夫终于挺过手术出院了,我以为日子会慢慢好起来了,可是随后……”孙艳语声哽咽,不能成言。
“几个月后,我和丈夫的单位先后破产,双双失业。丈夫手术,我们就无奈退了单位集资买房的仅存的五千元钱交到医院,丈夫出院时连药也买不起吃就回家了。都下岗了,这可怎么活下去啊。我欲哭无泪。那段日子,邻居朋友一看到我们去米店赊米回来吃,就替我们叹息。可是,一听到孩子那一声声妈妈,我擦干了眼泪,和丈夫开始了求生之路。”
夫妻俩先后卖过爆米花、水果,踩过三轮车,到榨油坊打工,只要能让一家人好好的活下去,所有辛苦他们都都默默的承受着。
“在老家一皮鞋厂打工,当老板决定留下我们时,遇到一个亲戚,他告诉我说:孙艳,你不回青神吗?你妈住院了,你爸身体也糟透了,你爸怕影响你们不愿意告诉你们。当晚,我们连夜赶回了青神,当我看到70多岁的妈妈因脑梗塞导致瘫痪躺在病床上时,我和丈夫掩面而泣。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歉疚,让我们决定留下来照顾她。”孙艳说。
说到妈妈,我问孙艳,为什么会那么歉疚呢?她顿了顿,告诉我,“那其实是我的养母。从六岁时我就抱到了养母家,养父养母对我恩重如山,重来如同亲生骨肉。而我也一直把他们当作我的亲生父母。”
随着病情的加重,孙艳养母身体状况愈来愈差,先是拄着拐杖能走,半年后只有上身能动,到最后除了眼睛外完全不能动弹了。76岁的养父一直有帕金森综合症,养母瘫痪后就更加严重。养母吃拉都在床上,每天要喂饭喂水、翻身、洗澡、洗衣,伺候大小便。而养母有130多斤,所以要翻动身体什么的很不容易。通常是两个人一起一个人抬脚一个人抬头,然后一起用力才能搬动。养母内心更清楚自己的病情,也预感留给自己的时间可能不多了,怕连累了孙艳。遇到拉屎拉尿,她总不愿意让女儿弄,可孙艳执意要为母亲做,养母总是含着热泪说不出话。每天清晨不到五点,她就起来了,顾不得梳洗就急匆匆的往母亲家赶。每隔几天,就给养母洗头,换铺,直到2006年底养母去世。六年来,几千个日日夜夜,孙艳为了这个家放弃了一切爱好,从无怨言。
在家最困难的时候,孙艳不离不弃,给予家庭里的每一个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公公、婆婆年岁已高,快80岁的公公眼睛几年前就完全看不见了,哥嫂都是下岗职工,以打工为生。婆婆因要照顾公公给予不了孙艳多少帮助。一说起孙艳,两位老人总是老泪纵横,“这些年我们家多亏了她,她是我们的好女儿啊。”
“现在丈夫病情基本稳定,帮人拉货。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积极向上,成绩优秀。我被推选为社区居民代表,邻居有什么矛盾都来找我协调。大家说,谁家有困难你都要帮一帮,我们信得过你。”说到这,孙艳的脸上洋溢出一种幸福的羞涩。
“我们彼此关爱,近二十年的长相厮守,我们已经紧紧相融。虽说经济上紧张些,但我们温暖幸福着。”孙艳对自己美满婚姻的平凡诠释,让人心头一热。特约记者 徐红
故事Ⅲ
林雨诗
养母就是我的亲娘
在眉山城姨妈开的茶楼里当服务员的林雨诗(小名小雨),每天一到下午5点半,便会飞也似的奔出茶楼,急匆匆地往白马镇的家中赶。因为,家里有她挂牵了一天的妈妈在等着她回去做晚饭。
“姨妈照顾我,不让我上晚班。我现在在茶楼打工的工资是600元,够我和妈妈的基本生活费。我还要加倍努力赚钱才行,妈妈一个月的透析费至少要3000元,家里卖房子的钱快花光了,我心里着急……”在城里打工这么久,小雨很少出去逛街,也从不为自己添置新衣服、化妆品什么的。这个懂事的女孩,把自己不多的工资能省则省,计划着每一天的开销。
下班回到借住的“家”后,小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妈妈吃药没有?中午饭吃得多不多?陪妈妈聊几句后,小雨就开始做晚饭,连带着把第二天的中午饭一并做了。小雨说她中午不能回家,这样妈妈把饭热热就能吃了。
得尿毒症的妈妈饭量很小,小雨就变着花样做合妈妈胃口的菜,为的是让妈妈尽量多吃点,好把营养跟上。吃完饭后,小雨会挽着妈妈的胳膊,陪妈妈在附近走走。母女二人默默散着步,心里各自牵挂着对方,想方设法为彼此着想:妈妈为了小雨活着,小雨要让妈妈活着。
散步回到家,小雨让妈妈看会儿电视后,为妈妈端来热水,侍候妈妈洗漱睡觉。等妈妈上了床,小雨才开始刷锅洗碗、洗衣服。一切收拾停当,夜色已深了,这时的小雨才能把自己疲惫的身躯放倒在床上。第二天早上六点,小雨就会一骨碌从温暖的床上爬起来,为妈妈准备早饭。把早饭做好后给妈妈煨在锅里,自己匆匆扒两口饭,7点钟又赶着出门坐车进城上班了,每天如此。
“小雨一生下来就被她亲身父母抛弃,是我把她抱回家抚养的。”说起自己的“女儿”小雨,养母牟玉彬万分不舍。“得病后,我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为了让我可怜的小雨在我‘走’后有个家,我请朋友帮女儿寻找她的亲生父母,让女儿以后不至孤苦无依……”
小雨在得知自己不是妈妈的亲生女儿后,从心底里更加疼惜妈妈,更加竭尽全力为妈妈筹集医疗费。她同意了和抛弃自己18年的亲生父母见面,希望他们能为养母治病出点力。小雨说:“十八年的养育之恩,母爱大于天!是养母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失去了养父,我不能再失去养母。”
18岁的小雨,用她稚嫩的双肩,过早地担负起了养家糊口、为母治病的重任。这个沉默的女孩,除了上班,就是回家照顾重病的养母,没有娱乐的时间、没有同伴的说笑,拚命地打工挣钱。善良的小雨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让妈妈活下去!
本报记者 万晓红
故事Ⅳ
周惠彬
伺候婆婆,四十年如一日
家住彭山县谢家镇石山村的周惠彬,从嫁过门起就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妈,四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顾。如今婆婆已经97岁高龄,除了耳朵有些听不大清楚外,眼睛不花,偶尔还可以做做针线活路,走路也不要拐杖,时不时还爱往街坊邻居家串门。婆婆一直也很喜欢这个儿媳妇,逢人便夸:“要是没有这个儿媳妇的悉心照顾,早就享受不到今天幸福的生活了。”陪着婆婆的日子,周惠彬觉得很充实。
1968年当18岁的周惠彬嫁过门时,丈夫家里只有三间茅草屋,生活条件也是十分困难,周惠彬没有多计较,她相信只要勤劳,踏踏实实过日子,生活条件会好起来的。由于工作原因,丈夫无法经常照顾到家里,为了让丈夫放心工作,周惠彬一人承担起屋里的所有家务,随着婆婆一天天年龄增大,周惠彬对家庭的付出也一天天多起来。
那时,由于能力出众,周惠彬当选为村妇女主任兼生产队队长,本来忙碌的生活显得就更加紧凑。看到儿媳忙里忙外,善解人意又闲不住的婆婆不忍心把所有的家务事都让她一个人扛。有时候自己吵着闹着要帮她做活路,悄悄把自己换下来的衣服洗了。周惠彬看在眼里知道婆婆是为自己着想,为了不让婆婆不小心摔着,用冷水着凉,她决定抽出更多的时间守着婆婆,为更快的往返于村上和家里,她还学会了骑摩托车。
婆婆豁达,尽管在生活上没有过多的要求,但周惠彬尽量在做饭时照顾到婆婆,给婆婆制定合理的荤素搭配,婆婆也喜欢吃儿媳妇做的菜,一顿能吃一大碗。没事的时候,婆婆总爱到隔壁邻居家串门,最近还喜欢上了帮人家剥豌豆,老人家剥豌豆的速度一点不比四五十岁的人差,一边剥还有说有笑。看到婆婆总是这样开心,周惠彬打心眼里高兴。
在自己的言传身教下,周惠彬的儿子儿媳也都十分孝敬自己,一家人和和睦睦,家庭气氛十分融洽,几乎没有红过脸的时候。只要听说村子里有人没有善待父母的行为,周惠彬就会主动找上门去,苦口婆心的进行一番劝说。
因为长期坚持不懈照顾婆婆,尽管已经97岁高龄,婆婆的身体还是十分硬朗,这也因此在当地传为佳话。看着挂在老屋大门上的“孝子”牌匾和一屋子的奖状,周惠彬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骄傲,她说她要继续伺候好婆婆,给更多的人做好榜样。在周惠彬看来,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善待老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本报记者 何凯
故事Ⅴ
陈静
照顾父亲,义不容辞
父亲不幸患上“帕金森氏综合症”,17年里陈静独自担负起照顾父亲的责任,坚持每天护理父亲服药八次,为父亲按摩,一有空就搀扶父亲到户外散步。随着病情的加重,老人瘫痪在床产生心理负担,曾一度拒绝服药,陈静就经常与父亲交心谈心,鼓励他坚持治疗,帮助父亲打破了“生命极限”,并陪着父亲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日子。
记者在彭山县电影院陈静家中见到了她。也许与从事美术工作有关,陈静的家干净整洁,充满温馨的艺术感,阳光透过薄薄的窗帘打在客厅里错落有致的花草上郁郁葱葱,三面墙上考究的挂着陈静自己画的工艺画、到各地搜集来的各种珍稀植物标本。陈静说,父亲和自己一样,也是电影院的美工,他也喜欢把家打扮得漂亮,从小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陈静对父亲有着很深的感情。
1988年的一天,父亲被检查出患上了“帕金森氏综合症”,慢慢的开始出现步行困难,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陈静义不容辞的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由于这个病在医学上属于不治之症,只能靠药物进行维持治疗,每天要服八次药,还要坚持运动,到了傍晚,陈静就搀扶着父亲到户外散步,为了不让他肌肉萎缩,每天定时为他按摩。
正在父亲病情有所稳定的时候,一次重大的变故又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1991年陈静的母亲被一次车祸夺去了生命,父亲再次受到沉重的打击,病情急剧加重。1995年父亲的眼睛慢慢的模糊了,经检查是“视神经萎缩症”,医生对此也无能为力。陈静心情无法平静,父亲本来就在承受病痛的煎熬,今后又将生活在黑暗里,想到这些,陈静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背着父亲落泪,但父亲的坚强、乐观、豁达让陈静感到了莫大的安慰。
陈静说“父亲是一个很爱干净的人,我要让他生活在既卫生又舒适的环境里”。父亲的病一天天加重,行动也变得非常迟缓,有时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现象,冬天更加频繁。每次床铺和衣裤尿湿后,陈静都要及时的为他更换和清洗,有时这床被褥还没晒干,那床就又打湿了,尤其是洗踏花被时,被子泡在大盆里,提起来都很困难,更别说洗了,只能用双脚踩踏。时间长了,双脚又痛又红,在冷水中泡久了,双手双脚都麻木了,每年冬天双手都长满了冻疮。
父亲患病时,半夜里总会发生幻觉和做噩梦,常常吵醒陈静。怕发生不测,陈静几乎每晚都要起来五六次,于是得了神经衰弱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静没有一句怨言,她时常说“毕竟是父亲养育了我,我做这点又算得上什么呢?”
在照顾病重的父亲的同时,陈静在工作上仍然勤勤恳恳,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丈夫是一名军人,平时很少在家。我既要照顾父亲,又要照顾年幼的女儿,有时真是感到力不从心,单位经济不景气,父亲昂贵的药品和营养品从未间断,经济上是困难的,但亲戚朋友、单位同事和领导以及社会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同时感到了生活的充实、快乐。”
内心的感恩让陈静一直守护在父亲身边不离不弃,陪着老人家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
本报记者 何凯
来源: 四川新闻网-眉山日报
[第2楼 PID3282] 2012-08-20 19:27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