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防治资料网: 珍爱生命, 积极预防, 拥有健康, 告别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 | RSS 订阅 | Email 订阅 | QQ群: 161053702

当前页面: 帕金森 Parkinsonism 论坛 » 帕金森 parkinsonism 研究动态 » 冷暴力,也会把孩子推进网络

冷暴力,也会把孩子推进网络

发表新主题   回复此主题

[第1楼 PID2562] 2007-10-05 21:22 爱的边缘 写道:

冷暴力,也会把孩子推进网络

厦门网-厦门晚报

  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最常见的是初中、高中学生,假期中有80%—90%的中学生都在上网。

  网络成瘾,不仅仅是成瘾者一个人的问题,青少年沉迷游戏、依赖网络,除了来自学业的压力外,父母和家庭的教养方式也是问题之一。

  很多家长以为,网络和游戏是对孩子致命的诱惑,是孩子叛逆、变坏、孤僻的根本原因。一旦发现孩子上网成瘾,家长们首先是怪网络,然后就是骂孩子,却很少从自身寻找原因。

  湖滨中学高级教师、全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刘平超说,“网瘾”只是表现出的一个结果,背后真正的成瘾原因因人而异的,要想彻底摆脱网瘾,单纯的隔离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最有效的是对症下药。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种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因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而逃避现实,在网上他可以肆无忌惮地聊天,自如地 与陌生人交往;另一种是成绩差的孩子,网络游戏的不断升级,可以让他获得成就感。还有的孩子,因为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自己的成长,他们沉迷网络只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甚至故意让他们着急、紧张。

  解析:

  刘平超说,家庭类型一般可以分民主型、暴力型和冷暴力型,其中冷暴力型家庭中的孩子最容易染上网瘾,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最健康。“冷暴力家庭中的父母,大部分都很优秀,但他们没有时间教育孩子,被忽视的孩子受伤害最大,为了引起父母对自己的重视,他们选择网络。”

  改变家庭环境,重新处理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有健康、充实的生活,是脱离网瘾的最有效手段。对于真正已经成瘾的青少年,就必须让孩子完全脱离网络环境,用新的事物引起他的兴趣,逐渐替代网络。

   网瘾百态

  一到学校就犯瘾

  原因

  父母意志太强,孩子习惯了服从家长的控制,把读书看成替父母完成任务;听话的孩子潜意识中,有逃离父母的愿望,网络成了避难处

  小超是重点大学会计专业的学生,今年大四了。本来这个专业就业绝对没问题,可是开学才一个多月,小超被学校勒令退学了。

  小超从小内向,学习生活都是听妈妈的。高三那年,他第一次接触网络,成绩一下子从前15名落到倒数几名。学习基础很好的小超被“隔离”了几个月后,顺利考上了重点大学。

  远赴外省读书,小超彻底脱离了老师、家长的管束。第一个学期,小超有5门课挂科;第二个学期,挂科的课程增加到了6门。

  大二下学期,小超一进网吧就是几天不回校,甚至不参加期末考试。两年间,学校发出了三次退学警告,每一次都是妈妈流着眼泪恳求学校留下儿子。小超说,他对自己也很失望,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让妈妈奇怪的是,每次回家小超并不想上网,和家人沟通很好,根本无法想像为什么他一回学校就痴迷网络。

  解析:

  刘平超说,小超所表现出来的网瘾并非正真的“上瘾”,而是一种逃避行为。因为课程落下太多,补起来吃力,他选择网络来“麻醉”自己。

  此外,他从小由母亲安排学习,考上大学后就失去了奋斗目标。而且小超的母亲带有极强的控制欲,包办过多,小超在潜意识希望逃离母亲的掌控,网络就成了最好的避难处。师、家长的管束。

  难以承受成绩波动

  原因

  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优点而失去信心,甚至无法接纳自己,上网并不是因为喜欢而只是为了发泄

  肖光刚考上重点高中,为了读书方便,家人替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

  第一次期中考试,肖光有3门不及格。在初中一直名列前茅的他感觉无法面对自己的成绩,每天白天睡觉晚上上网。

  这种状态持续了半个月左右,被妈妈发现了,她硬是天天来送肖光上学。但她不知道,肖光进了校门就躲在墙角,等妈妈一离开就跑出去上网了。妈妈发动了所有亲朋好友来劝,肖光说,一拿起课本就紧张得根本读不下去,只有在网上才可以完全释放自己。他冲母亲哀嚎:“你不懂我有多难过!”

  老师和肖光一起仔细分析了他考砸的那几门试卷。经过老师指点,肖光发现自己的功课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差,成绩在班上排在前十几名。因为习惯了优秀的成绩,肖光受不了这种打击,以偏概全完全忽略了自己的优点。重新评价自己后,肖光有了自信,接纳了自己。

  解析:

  刘平超说,一般孩子从初中升入高中,成绩波动是正常的,但是有的孩子却不能接受这种落差。这些孩子沉迷于网络并不是因为喜欢上网,更多的是以为能在网上找到自己的价值,通过网络的发泄暂时逃避现实。只要重新认识自己,学习生活安排充实,网络很难引诱他们。

   用“网瘾”要挟父母

  原因

  缺少爱的孩子渴望父母的关注,为了获得被重视、疼爱的感觉,他选择了网络

  小辉记忆中的爸爸很暴力,经常让他带着一身伤痕去上课,这让小辉很自卑。

  不想上学又不愿回家,网吧成了小辉最常去的地方。有一次他在网吧呆了半个月,父亲四处找他。原以为肯定逃不了一顿暴打,没想到父亲一见到小辉不打不骂,反而对他好得不得了。

  每次挨打离家出走被找回,父母总是对他百般呵护,这让小辉爱上了网吧。父亲为了找他,把工作都辞了。

  最后,老师想了一个办法,让父亲生气要打孩子之前先打电话给老师,让小辉在挨打后马上去找老师,不要再去网吧。

  和小辉不一样,晓兰家境不错,父母宠爱,但她还是不满足。晓兰觉得父母对自己没有任何约束,对什么都无所谓,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快要中考了,她还整天泡在网吧里。

  解析:

  刘平超说,要戒除这类孩子的“网瘾”,最好的办法是给他更多的爱并培养他的责任心,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寻找对策。可以组织一个团队,通过团队的力量来改变孩子对网络的迷恋。这个团队的成员可以是家人也可以是孩子的朋友,甚至是孩子的网友。这个谈话的过程,会让孩子对自己的成长感兴趣,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网瘾难断

  家庭、教育、游戏产业

  都是诱因

  造成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很多,家庭教育、应试教育、游戏产业难辞其咎。

  相关人士认为,教育是根本的原因。虽然中国推广素质教育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基础教育仍是典型的应试教育,不少孩子因为缺乏学习兴趣而躲入网络。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游戏产值每年都以近50%的高速增长。游戏制造商千方百计吸引玩家成瘾,隔一段时间网络游戏就会更新场景界面。还有的网吧惟利是图,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对未成年人长时间上网、玩网络游戏或浏览色情暴力网站大开绿灯。

  青少年自身社会经验不多,尚不具备足够的识别和自制能力,面对良莠混杂的虚拟网络世界,稍不留意即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其中,男性青少年较之女性青少年更富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思维较为活跃,自制力较差,而独立性较强,因而更倾向于利用网络宣泄负面情绪。

  家长首先要提高对网络的认识,学习网络知识,与孩子协商上网和共同上网。孩子自制力差,家长要适时提醒,用自己对网络的态度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如果孩子有电脑潜质,不妨发挥其专长,引导将来从事编程等电脑行业。

  目前,我国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孩子的伙伴越来越少,而较重的学业负担也使得他们缺少时间进行社交,只好从网络上寻求情感交流。基于此,家长一方面应帮孩子建立朋友圈,多为其提供社交机会,同时,自身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其感兴趣的事,满足其精神需求,引导孩子培养新的兴趣。

  要想让孩子远离网络,限制上网不是好办法,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培养新的兴趣,让他们多参加娱乐或交际活动,提高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什么叫网瘾

  “网瘾”也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症(IAD),学名叫病理性网络使用(PIU)。

  我们一般叫做“网络成瘾综合征”,目前还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正式界定的疾病。

  网络成瘾属于一种精神障碍疾病,是对网络的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

  人体内有一个“奖励系统”,这个系统的物质基础叫“多巴胺”,是一种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网络通过消耗“多巴胺”扰乱平衡系统,造成网迷不断寻找提高体内“多巴胺”的成分以至成瘾,形成迷恋网络的现象。

  记者 刘蓉 吴笛
[第2楼 PID2562] 2012-08-20 19:27 Robot :

冷暴力,也会把孩子推进网络 相关

发表新主题   回复此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