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帕金森 Parkinsonism 论坛 » 帕金森 parkinsonism, diagnose, 诊断与治疗 » 直击北京宣武医院帕金森病患者手术的全过程
直击北京宣武医院帕金森病患者手术的全过程
[第1楼 PID718] 2007-03-30 17:41 风雨同舟 写道:
直击北京宣武医院帕金森病患者手术的全过程
4月10日,患者彭先生在手术前接受检查。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当天上午9点58分,一位长期受“帕金森”疾病折磨的内蒙古退休教师彭先生被推进北京宣武医院的手术室。50分钟后,他肢体舒展自如地走下了手术台,自行走回病房。手术前,彭先生无法使用筷子,穿衣对不准扣眼,生活无法自理。而现在他又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 为彭先生实施手术的是北京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李勇杰教授,他采用国际先进的微创技术完成了对患者脑部的精密手术。这种疗法被称为“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中,只需在患者脑部开一个一厘米直径的小口,对病灶的“侦察”和“消灭”便可从这个小口中用比火柴棍还细的微电极来完成。这种手术的难度较大,因为患者脑内的病灶比绿豆还小,手术既要精确地找到病灶并消灭,还要避开密如蛛网的神经和血管以及脑干,稍有偏差,患者就会猝死。手术采用局部麻醉法,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始终清醒地与李勇杰教授对话,并按李勇杰教授提出的口令伸出患病的肢体检验手术的效果。
目前,李勇杰教授已为两千多名“帕金森病”患者成功实施了这种手术。
[第2楼 PID718] 2012-08-20 19:27 Robot :
直击北京宣武医院帕金森病患者手术的全过程 相关
[第3楼 PID720] 2007-04-03 15:11 关注PD 写道:
回复: 直击北京宣武医院帕金森病患者手术的全过程
这是去年4.11CCTV2播出的北京宣武医院为帕金森病患者做的一台细胞刀毁损手术,结果在病友中反映并不好,这是因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帕金森病的细胞刀毁损手术,由于它后遗症多,远期效果不好和不可逆等多种原因,目前已是一种落后的淘汰技术了,代之于的将是脑起博器(DBS)手术治疗.[第4楼 PID5351] 2009-04-10 12:45 金子 写道:
回复: 直击北京宣武医院帕金森病患者手术的全过程
脑起博器(DBS)手术治疗,当时效果明显,但是后来它后遗症多。还有他们的承诺没什么保证。我父亲去看时他们说的天花乱坠。可是手术后不到半年就复发了。去找他们,没人理了。我要找媒体曝光他们。一群骗子。[第5楼 PID5352] 2009-04-10 12:52 金子 写道:
回复: 直击北京宣武医院帕金森病患者手术的全过程
2006年在电视上治好的那个人,现在怎么样了,没有复发吗?感再把他现在的情况报道一下吗?再有手术不成功的后果呢,倾家荡产。病的更重了。
太坑人了。
我山东李成坤。北京宣武医院李大夫还记得吗?你良心让狗吃了。
请大家不要相信手术能治疗。半年就复发了。
[第6楼 PID5473] 2009-04-29 11:02 nk95 写道:
回复: 直击北京宣武医院帕金森病患者手术的全过程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脑起搏器手术过程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335 更新时间:2008-08-10【字体:小 大】
收藏到
--------------------------------------------------------------------------------
手术前检查(2-4小时):
一般而言,移植中心的神经专家与神经外科医师团队会先进行手术前评估,以决定患者是否可以接受手术以及患者是否能因脑起搏器(DBS)疗法而受益之可能性。
植入脑起搏器系统
有经验而具有立体定位技术的神经外科医师利用一立体定位头架以及如核磁共振(MRI)或计算机断层扫瞄(CT)等之显影技术来扫瞄脑部并定位目标区域。将导线插入一14mm的头骨小洞并植入脑内的目标区域。在植入导线之前,须先麻醉患者的头皮。在头皮内钻一小孔并将测试电极之刺激传入脑中的目标部位。此时患者仍然清醒,因此外科医师与运动性疾病神经专家得以测试各种刺激以得到最佳的抑制效果与最小的副作用,然后再将长期刺激导线植入。当长期刺激导线妥善放置后,将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然后穿过头皮,颈部,与肩牓的延长线与神经刺激器连接。最后在锁骨附近切一小开口,并将神经刺激器植入皮下即告完成。
手术步骤:
脑起搏器是一种需要两套完整神经刺激系统的双侧刺激疗法,手术包括两个步骤。
步骤1:植入脑起搏器导线(每条导线需花1.5到4个钟头 ):此步骤需要患者住院始能进行。患者须在手术前几天住进医院。首先进行局部麻醉,将立体定位架固定于头部,然后用CT或MRI进行脑部扫描,然后医师再用手术计划系统,进行手术靶点定位。将患者转至手术室,医师在患者的额部钻一个大约5分钱硬币大小的孔,然后利用微电极记录技术探测预定靶点的电生理特征,精确定位电极最终植入位置,最后将长期刺激电极植于患者的丘脑下核(STN)或苍白球内侧部(GPi)。在患者清醒时,医师尽可能在不造成副作用的前提下,以刺激来测试患者的治疗效果(如肌肉僵化与/或颤抖现象之减轻)。神经科专家通常会在手术期间进行测试。当医师决定好导线的放置位置时,便将其固定在头骨上。然后将导线穿过患者头皮以连接至延长线上。
步骤2:植入神经刺激器(每边须30至 45分钟):通常医师在手术时会进行全身麻醉或给予镇静剂。医师会在锁骨下方的皮肤切一小开口并制作一小囊袋。然后将神经刺激器置于囊袋内,将之连接到头皮内顺着颈部至囊袋内的延长线上。
住院状况:
通常患者在植入导线后当天或住院一周左右便可出院。置放神经刺激器的步骤如果未与放置导线的步骤同时进行,则通常患者并不须要住院,且当天即可出院。
手术后追踪:
临床医师会在手术后2至4周将患者的神经刺激器开启。有些医师反映部份患者在手术后尚未接受刺激前,便有症状舒缓的现象("小损伤效果(microlesio effect)")。通常小损伤效果在手术后数天内便会逐渐消失。有些医师认为这是由于脑内导线植入区产生水肿而引起。当水肿消退后,便可调整患者的刺激以达最佳效果与最低副作用。通常在手术后的几个月内,患者须经常回诊以调整最佳刺激状况与最低抗帕金森病药物的情况。之后患者便可与医师约定正常的回诊时间以监控病况,必要时也可调整刺激状况。
电池寿命:
在使用正常参数的情况下,神经刺激器的电池可维持5至8年的寿命。电池寿命与设定的参数有关,因此可能不到5年就须更换。通常更换神经刺激器在门诊即可进行。并不须进行颅内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