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防治资料网: 珍爱生命, 积极预防, 拥有健康, 告别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 | RSS 订阅 | Email 订阅 | QQ群: 161053702

当前页面: 帕金森 Parkinsonism 论坛 » 帕金森 parkinsonism, diagnose, 诊断与治疗 » 爱满人间 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爱满人间 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发表新主题   回复此主题

[第1楼 PID2848] 2007-11-28 10:12 新闻眼 写道:

爱满人间 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人若飞禽,在父母的呵护下羽翼日渐丰满,他们扑扇着坚强的翅膀飞离家庭,留下独自生活的老人被称为空巢老人。这些年老体衰的老人如何度此余生?他们有着怎样的心理困惑?又面临着怎样的生存困境?让我们一起走近空巢老人的生活———
  ■记者郝迎利实习生刘文芝

  不知你是否已经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变老,和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一样,有一天会变得白发苍苍,行动迟缓,甚至疾病缠身。据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10%,而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00.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38%,老年人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我市居住条件的改善,人口流动性的增加,这些老人有些跟子女共同居住,有些却独自生活。独自生活的老人被称为空巢老人,人们用鸟儿比喻儿女长大有了生存能力了以后离开家,离开父母。我市的空巢老人已占到老年人的20%以上。

  80岁以上的老人被称作高龄老人,70到79岁之间称作中龄老人,处在中高龄阶段的老人,往往是人的一生中最需要关爱和照顾的人群。我们选取了市内某居民小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着重为您展示城市中部分中高龄老人正在面对的生活及心理问题。

  这个小区1985年建成,共11000人,其中60~69岁的老人有1758人,70岁~79岁的老人有130人,80岁~89岁的95人,90岁以上的8人。其中空巢老人60户左右。

  孤独感吞食着衰弱的生命

  据社区的老龄工作者尚大姐介绍,陈老太太已经91岁高龄,结过两次婚,自后来的老伴10年前去逝后,她就一人独居,先房的孙女会隔天来看看她,帮着打扫打扫房间。

  记者随尚女士敲门很长时间后,老人才拄着拐杖,拖着病残的腿慢慢开了门。房内光线昏暗,看见尚大姐老人非常高兴,拉亮电灯,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屋子里还算齐整干净。听说有记者采访,老人开始自顾自地说起很多年前的事情。因为听力和表达都有障碍,我们的问题必须通过尚大姐趴在她的耳朵上喊给她,而她的回答也勉强经过翻译告诉我们。

  问:“您每天的活动是什么呢?”

  答:天气好的时候会下楼走走,生病时要出去打针。一般就呆在屋子里,最主要的事就是做饭了。电视不能看,因为眼睛看不清;收音机也不太听,因为耳朵不好。

  问:“每天干啥最高兴?”

  答:最高兴的事就是在阳台做

  饭时,看看阳台外面来来往往的人。

  房间里最醒目的是衣柜上贴着的一张女明星的图画。老人说那是她贴的,看

  起来好看,看着高兴。问:“一个人孤单吗?”

  答:“再孤单也没办法,(日子)也得过。反正死时埋下去也是一个人。”

  老人时常叮嘱尚大姐,在她死后一定要尚大姐为她穿上寿衣。

  与陈老太太一样,社区里的邵老太太也是孤身一人,今年74岁了。邵老太太有4个子女,其中3个下岗,1个退休。因儿女家条件有限,老人只好自己照顾自己。尽管儿女经常会过来照顾她,为她带些食品和药品,但还是无法完全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我们敲门的时候狗汪汪地叫着,这狗便成了她唯一的陪伴。据说低保户不让养狗,但老太太说实在太孤单、害怕,有个狗陪着就好多了。

  90多岁高龄的马老太太腿摔断半年多了,至今躺在床上,儿女为她掏钱做了手术,又雇了保姆。因为经济以及日常生活中一些细节问题,老太太和她的子女和保姆都有些矛盾,经常发生争吵。老太太不断向尚大姐数落着保姆的不是,满面愁容。

  旁白:据调查显示,孤独感是空巢和独居老人最普遍的心理状态,这情绪会导致老人性格抑郁、行为能力降低,加速衰老。

  生活难自理安全存隐患

  邵老太太身患帕金森综合症、脑梗、脑萎缩,在接受采访时手不停地哆嗦抖动。尚大姐说到了冬天,老太太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全身抖得会更加厉害。平时下楼走动,腿脚也不方便,感觉不平衡。记者在进门时就看见她家地板上随处放着四四方方的垫子,问其原因,说是为了防止从床上摔下来。去年,老人晚上睡觉时曾经从床上摔下,耳朵后面摔伤被缝了六针。而且曾经有小偷晚上从窗子爬了上来,幸亏狗叫,才把小偷吓得开门逃走。说起这些,老太太依然心有余悸。

  91岁的陈老太太看上去比她的实际年龄要显得年轻一些,但实际也全身是病,胯骨曾在10年前摔断过,行动非常不便。也已80多岁高龄的妹妹以前和她做伴,相互照料,但不小心摔断了腿,儿女就把妹妹接走了,只留下她自己照料自己。有时天气不好行动不便,经常靠邻居或者社区的工作人员送点食品。冬天会把阳台上的蜂窝煤炉端进来取暖,还存在着煤气中毒的隐患。

  尚大姐显然是个善良而热心的人,她走到哪里都会赢得老人的热情欢迎。她说:“我们虽然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这些老人,时常给他们送点食品,聊聊天问候问候,但面对这么多人,这么复杂的问题经常感到无能为力。”她建议应该多建些收费低的养老院。

  旁白:中高龄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或丧失,由于行动不便,疾病增加,安全问题、生活自理问题相比较心理问题而言,更加现实而严重。

  经济和医疗问题的困境

  陈老太太年轻时没有工作,她现在的全部收入,是政府发放的每月23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

  “早上吃什么?”“馒头萝卜汤。”“晚上呢?”“还是馒头萝卜汤。”

  老人自从听说萝卜汤能补气舒筋活络后,就早晚熬汤喝。因为最近天阴下雨,尚大姐用社区卖报纸的钱给老人买了饺子皮和馅送来,先一天她包饺子吃了好几顿。桌子上放着邻居送来的一块红薯,已经冰凉冰凉,尚大姐叮咛一定热好了再吃。平均一天吃饭花费从不超过3元钱。如果生了小病她就尽量扛着,实在病重了,就要去打针。她的喉管发炎,每次至少连打三天,每针28元。以前看病经常借钱,现在刚刚参加了国家针对低保户的医疗救助,住院国家能承担大部分费用,慢性病每年也能用药费条报销少部分。尚大姐说,老人一个人呆在家,轻易不开灯,不看电视,不听收音机,除了因为眼睛耳朵不好使的原因,也是为了节省电费,每月水电费最多10多块钱。

  当我们问她还有什么需要时,她说:“啥都好,啥都好,多亏共产党了,要不然早没人管我了。哎,便宜占大了。”

  而同样是低保户的邵老太太则全身是病,看病吃药成了她最大的一项支出。尽管4个孩子3个都下岗了,但他们还得帮助老人支付每月至少300多元的药费。老人每月用政府发给她的21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首先要交96元的房租,用所剩的114元生活,其生活质量可想而知。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或者多做点热热吃第二顿,咸菜馒头是家常便饭。

  这个社区中像陈老太太和邵老太太那样的低保户有近20户。每月除了200多元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政府逢年过节进行探望,或者社区联系社会上一些单位进行慰问,给老人一些物质上的帮助。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

  旁白:在被调查的城镇空巢老人当中,赤贫、经济状况很困难和较困难的占10%左右,特别是在城镇独居老人当中,这个比重更大。

  渴望一把更加强劲的“拐杖”

  希腊神话里有史芬克斯之谜,让人们猜一种动物,当他幼年期的时候是四条腿,壮年期的时候是两条腿,到了晚年的时候是三条腿。实际上谜底就是我们人类,也就是说当我们到了人类晚景的时候需要有一个拐杖,有一个支撑来让他更好地走完整个人生。

  给予老年人这个支撑的拐杖确实会面临很多的困难,经济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首先在意识上要树立起来,我们才会去考虑它、研究它、应对它。

  令人欣喜的是,我市的部分区县已经有了行动。未央区每年投入40万元开展居家养老。对一些下岗工人、医务工作者进行培训,为空巢老人提供每月不少于15个小时的家政服务。目前有182名老人接受这种服务。大明宫街办从去年开始,一直组织58名志愿者针对26名老人进行服务,包括做饭、打扫卫生、精神慰藉等内容。

  碑林区最近开展走进社区,关注民生活动,要求全区中层以上干部每人包一个贫困老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同时即将启动的夕阳关爱行动,准备政府拿出30万元,购买家政服务,为鳏寡孤独老人送服务上门。估计大约能够覆盖千户老人。

  我们渴望这把支撑老人的拐杖越来越强劲。
[第2楼 PID2848] 2012-08-20 19:27 Robot :

爱满人间 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相关

发表新主题   回复此主题